第七章 绝不能碰政治底线(第2/16页)

但巴麦尊既然坚持中国需要稳定,总有个理由吧?他总不能在议院对着议员们大声疾呼:女士们先生们,一定要让中国稳定,让中国强大起来,然后中国好狠狠地揍咱们英国人。咱们英国人缺心眼儿,就是欠揍……他肯定不会这么说吧?

巴麦尊当然不会这么说,他那篇超长的演讲,说透了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中国能够稳定,然后呢,中国的老百姓慢慢地富裕起来,家里有了银子,就可以采购英国人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了。

要知道,早在乾隆年间,英国人就完成了工业革命,一家家流水线工厂建立了起来,标准化的工业产品大量制造出来。制造出这么多的工业产品,就得找到足够的消费者来购买,如果没有人买英国人的货,英国人可就玩不下去了。

放眼欧洲,清一色的小邦国,能够购买英国商品的数量明显不足。而东方庞大而古老的中华帝国,满大街都是黑压压的闲人,但凡闲人,物质需求都非常强烈。所以英国人渴望把中国改造成一个完美的市场,让每个中国人都生活在安定之中,每天起床不琢磨别的事儿,就琢磨赚点儿银子买英国人的货物,岂不美哉?

这就是英国佬的重商主义,就是要培育个消费市场出来。

好端端的中国人,被英国佬硬是当成消费者来培育,这个这个……虽说让中国人感情有点儿受伤,心里不太痛快,可好歹也是对中国百姓有利的事情吧?

然而,对中国百姓有利的事情,对中国的皇帝未必有利。

中国的皇权体制,是建立在民众的愚昧与贫困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民众不愚昧,就会萌生出个体的尊严感与平等观念,就不会认可权贵高高在上欺压自己的不公现实。如果民众不贫困,有了私人财产,同样也会产生强烈的产权意识,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剥夺,也会反对帝王的予取予求。

总之一句话,当巴麦尊站在主席台上滔滔不绝地演讲的时候,他自得其乐,认为保持中国稳定,让中国富强,再让中国人来买英国人的货,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双赢方案。

的确是双赢,英国人和中国百姓的双赢。但这个双赢挤对出了一个权力输家,而权力,又如何肯认输?

巴麦尊让中国社会稳定、中国百姓富足的可耻企图,必将会在现实面前,碰个头破血流。

官场之中多影帝

家有外患,必有内鬼。英国佬巴麦尊悍然干涉中国内政,企图将大清帝国引上社会稳定、百姓富足的错误道路,是因为有个人脑壳进水了。

此人是个相貌极丑的丑男子,个头不高,身材瘦削,皮肤黝黑,如果不是他那另辟蹊径的丑,丢人堆里你就是打灯笼也找不到他。当然许多史书硬说他相貌英俊,甚至有美貌之称,这是因为修史者不敢说他丑,说了会掉脑壳。

此人相貌虽丑,却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远见卓识之人,不惟能文,更有一身不俗的武艺。早在他少年时期,就和咸丰皇帝两人一块儿练武,两人还共创了枪法二十八式,刀法十八式。当时的皇帝是道光,见状大喜,亲自将二十八式枪法命名为“棣华协力”,将十八式刀法命名为“宝锷宣威”。你听听这名字,就知道这个道光皇帝不会有出息,起这么费劲儿的名字,完全违背了人类的记忆法则,所以无论是帝王史还是江湖武林,对这些刀法枪法都一无所知。名字太别扭,记不住。

虽然名字超难记,但道光皇帝丝毫也不懈气,还赐给了发明这些刀法枪法的丑男人一柄金桃皮鞘白虹刀。

按规律,刀法枪法都有了,江湖之上,也应该有这个丑男人的名号了。

还真有,他的名号大名鼎鼎:鬼子六!

他便是道光皇帝的六儿子,皇家六阿哥奕,最是精明过人。他的脑子,远比四阿哥咸丰灵光得多。实际上,道光皇帝是考虑让他继位当皇帝的,但闹心的是,四阿哥咸丰有个老师,叫杜受田。这个老杜闲极无聊,拿《三国演义》乱读一气,读到了三国时曹操死,儿子曹丕继位,等曹丕老了,又面临着一个交接班的麻烦,孩子那么多,这个皇帝宝座给谁才好呢?犹豫不决之际,曹丕就带着儿子们去打猎,突然发现了一只母鹿,曹丕大喜,一箭将母鹿射翻,然后喊儿子曹睿,快快快,那边还有只小鹿,快点儿射死那小东西!可不承想,曹睿弃弓于地,放声大哭曰:爹,你已经杀了鹿妈妈,还要我杀鹿宝宝,要不要这么残忍啊?要不要啊?当时曹丕就惊呆了,脱口叫道:真仁君也。于是曹睿就继位当上了皇帝,史称魏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