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为官者要善于自保(第2/15页)

这般风光,是李鸿章一辈子都不敢想的事。

在军机处溜达过,小太监又带着郭嵩焘进入养心殿西暖阁,就见咸丰皇帝腿上盖着毯子,正歪在那里郁闷。郭嵩焘急忙过去叩头:臣叩谢皇上天恩。

咸丰皇帝:南书房的笔墨不多,叫你来,不是让你写文章的,而是要让你多看看书,提升办事的能力,你以后还是要出去负责军务的。

郭嵩焘:谢皇上教训。

咸丰皇帝:你最近都有看什么书啊?

郭嵩焘:臣有看戚继光的《练兵纪实》。

咸丰皇帝:还有看什么书?

郭嵩焘:还看了《孙子兵法十家注》《阴符经》及《太白阴经》等等。

咸丰皇帝:郭嵩焘啊,写文章这种事,是小技,写得好写得不好,都没什么关系,实际工作能力才是第一位的。所以你平时看书,应该多看看史书才对。

郭嵩焘:然。

咸丰皇帝:说说你认为哪种史书最好?

郭嵩焘:最有价值的史书,当然是《资治通鉴》,那是北宋司马光一生的心血结晶,借古以证今,所以叫资治。资治资治,就是如何提升实际工作能力的意思。

咸丰皇帝:还有本《御批通鉴》,你觉得如何?

郭嵩焘:比《资治通鉴》差得远了,没法比。

咸丰皇帝:哦,那你认识左宗棠吗?

郭嵩焘:我们打小一起玩儿大的。

咸丰皇帝:你们俩平时写信吗?

郭嵩焘:经常写信。

这时候咸丰皇帝跳了起来,指着郭嵩焘吼道:你马上给左宗棠写信,让他出来替朕打工干活儿,什么玩意儿这是,死活跟朕抬杠不出来做官,这简直是岂有此理!是不是这个左宗棠,功名心淡泊啊?

……对话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就知道了,咸丰皇帝一点儿也不傻,他分得清是非好歹,只关注最优秀的人。所以这郭嵩焘纵然是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瞎推荐不三不四的烂人,搞不好会掉脑壳的。

但是龙目亲点,御笔朱批,郭嵩焘仍然顺理成章地成了国家重要人物。朝臣举凡大小事,都要先向他请示,和他商量。而僧王僧格林沁则亲自跑来找郭嵩焘,央求郭嵩焘去他那里挂职锻炼。

僧王是咸丰皇帝的舅舅,既能打又忠心,就是脑子不太够用,原始而古老。事后曾国藩与郭嵩焘秘密书信研究这事,才弄明白当时咸丰皇帝的意思。

咸丰皇帝是想培养出一个北方的曾国藩,让郭嵩焘辅佐脑壳原始的僧王,把个国家搞得明白点儿。可是出了意外,郭嵩焘去了僧王幕府,两厢里一交流,发现距离太远。郭嵩焘觉得僧王脑筋太过于原始,应该脱光衣服回到树上去才对。而僧王却坚定不移地认准郭嵩焘是汉奸,口口声声要搞洋务,不是汉奸,还能是什么动物?

双方冲突日益激烈,等到僧王兴致勃勃地要把官兵化装成爱国群众,炮击英法舰队时,郭嵩焘阻止不了,一怒之下回老家了。

此后的历史,僧王炮击英法舰队,虽然惹来了天大的乱子,弄得国都被人攻破,但僧王仍然是爱国的。而郭嵩焘虽然回老家了,但他仍是汉奸,因为他不赞同大家胡来乱搞。

不乱搞,就是汉奸,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你让郭嵩焘又有什么咒念?

这个女人不寻常

此后郭嵩焘四处闲逛,虽然不如意,却是无牵无挂的江湖一散人。而曾国藩则不停地写信给他,央求他赴湘军帮忙。

在曾国藩的心里,有一个完美的行政领导班子。这个班子由三个人组成:曾国藩自己、郭嵩焘与李鸿章。李鸿章可派到前线去打仗,这厮最善于拼老命。郭嵩焘可以放在后方搞钱粮,曾国藩自己闲时读读书,忙时睡会儿觉,享受一下正常领导都能享受到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