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秦王扫六合(第4/13页)

接替李牧、司马尚的赵怱、颜聚根本不是王翦的对手,战斗毫无悬念地结束,赵军全军覆没。赵国离亡国的日子不远了。

【2、荆柯刺秦王】

赵国自己解决掉了李牧,就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止秦国前进的步伐了,不但是赵国,整个六国中也无人能阻止秦国。早在公元前230年,韩国第一个被消灭,攻破韩国的秦军将领值得一提,此人名腾,在秦的官职是内史(咸阳的最高长官,类似于今天的北京市市长),史称内使腾。内史腾在做内史之前是韩国的一名边防将领,后来在秦国间谍的策反下投奔秦国,后来因功升至内史。秦王准备灭韩的时候,便派内史腾为将,因此他最熟悉韩国的情况,就着样韩国亡在了自己人手里。公元前228年,王剪率军向空虚的赵国发起了致命的攻击,一战就消灭了赵国的仅存的一点部队,杀死了赵将赵葱,并俘虏了赵国的末代国君迁。赵国就此亡国、秦国在邯郸附近设置邯郸郡。赵国的一名王室成员公子嘉带领残余势力远遁北方代地,重新组织了政府以对抗秦国,是为代国。

秦军继续向前推进,下一个目标轮到了燕国。秦军在燕国边界的易水河畔扎下大营。燕国陷入恐慌。燕国也不是没有对付秦国的想法,要说起来却是源于一段私人恩怨。燕太子丹现在是燕国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早年时候曾在赵国为质。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位小哥们,名叫赵政,赵政便是日后的嬴政,秦国的君主,秦帝国的始皇帝。相同的遭遇将不同国家的两个王子联系在一起,两人经常在一起玩耍,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后来两人因机遇不同,走上了不同的生活轨道,嬴政父子因得到吕不韦的投资,返回秦国准备继承王位,而太子丹因国家衰落,由赵国转入秦国,依旧是做质子。后来嬴政继承王位,太子丹本以为昔日的发小能照顾自己一下。尉缭对嬴政的评断是对的,嬴政在没成事的时候能够折节下人,一旦得志也能张口吃人。当上秦王的嬴政果真翻脸不认人,并不把儿时的玩伴当回事,人质就是人质,是用来扣押的,太子丹在秦国受到的礼遇与赵国不差多少。太子丹羞于被昔日的小伙伴颐指气使,心里很不平衡,就抽空从秦国逃回燕国。回到燕国之后,太子丹意欲报复嬴政的忘恩负义,但燕国弱小,根本不是秦国对手,太子丹为此事很伤脑筋。

后来秦国侵吞六国,赵国、魏国、韩国、楚国在秦国的兵锋之下或削或亡。太子丹感到燕国形势不妙,整日愁眉苦脸。太子丹的老师鞠武似乎看出了太子丹的心思,道:“秦国已经占据天下土地的三分之二,险关要塞尽入其手,人口数量庞大而士兵战斗力强,武器装备供应有余。如果秦国愿意,长城以南,燕水以北的土地将不在为燕国所有,大势如此,太子何必因个人的一点恩怨而惹秦国的不高兴,否则死亡与朽腐将会火速到来。”太子丹道:“事已至此,我们该怎么办呢?”鞠武表示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考。

不久之后,秦将樊於期在被李牧击败,来投奔燕国,太子丹将其接纳。鞠武认为不可,道:“秦王素有怨于燕,今燕国又接纳秦国通缉的逃将,是自取其祸,即便管仲、晏婴再世也无法有所作为。请太子赶紧把樊於期送到匈奴去以消除秦国攻燕的借口,然后南联齐、楚,北结匈奴,形成抗秦统一战线。”太子道:“老师的策略过于迂阔而辽远,无法应对当下的紧急形势。况且樊将军有难来投奔燕国,是看得起燕国和我本人,我怎么忍心迫于强秦的压力而辜负他的深情厚望。让樊将军到匈奴乞生,还不如让我死呢!请老师更虑他计。”鞠武道:“太子因一人之情而陷一国于祸,是为行危欲求安,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暴戾之秦不日将发兵攻燕。臣知一人,田光先生,其人大智大勇,太子可与其一起商讨应敌之策。”太子丹表示愿意与田光一起共谋国是,并请鞠武做介绍。鞠武向田光表达了太子丹的意思,田光二话不说,就去找太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