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东方霸主(第6/18页)

本节不计划采用虽然深入人心,但漏洞百出的小说家言。而是尽可能依靠可信的材料将孙膑庞涓的故事勾勒出来,即便演义,也要演得大致能经得起历史视角下的推敲。

孙膑是齐国人,出生在阿,甄一带,据可靠消息称是春秋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庞涓是魏国西河人。两人都是平头老百姓出身,共同的出人头地的志向将两人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为了学习兵法,两人走到了一起。在当时兵法已经成为显学,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头百姓,研究学习者大有人在,民间也开办了不少学习班。孙膑和庞涓拜在同一个老师门下为徒。时光在讲解、研究、讨论、揣摩中飞渡,求学的日子简单并快乐,平静而充实。单纯的学习环境掩盖了庞涓的偏狭,也隐藏了孙膑的隐忍。两个快活的青年在兵法上表现出极强的天赋,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随着学业的长进,名利的兔子在庞涓的心中逐渐长成。他的祖国魏国正处于人才断档期,魏文候留下的老一代文臣武将已经死去或者流失,魏惠王出于国家霸权的需要,正在大张旗鼓地招徕人才。

此诚贤能有识之士效命之秋也。风流人物之所以风流,全在于能把握机会建功立业。庞涓按捺不住内心的狂热,告别师傅和孙膑下山了。在魏国,庞涓通过层层选拔见到了最后的面试官——魏惠王。庞涓施展平生之所学,以一个旁观者的清晰立场,以一个军事家的独到眼光对魏国的国际环境和斗争策略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魏惠王听后非常受用,拜庞涓为将军,交给他一个方面军。

在对外的战争中,庞涓飞速成长,他向北占领了赵国两座城,然后又挥师向韩,迫使韩国与魏国结盟,接着对周围的宋、鲁、卫等国进行军事恐吓,这些小国惮于魏国的实力,纷纷入朝魏国。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使庞涓迅速蹿红,成了魏国最著名的年轻将领,职位也升到了武将的最高级别——将,也就是全国军队总司令。此时公孙痤已死,魏国国内无人能挑战庞涓的权威。

但是在脸上的风光掩盖不住庞涓心中的一丝隐痛。同学孙膑像一个梦魇一样压迫着庞涓的神经,无论取得多大的胜利,他一想到孙膑谈论起兵法头头是道,见解超群的样子就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总觉得自己在胜仗中运用的那些战略战术戏在孙膑的眼里全是小儿科,孙膑总有对付他的办法。此刻的孙膑还在山中跟从老师学习,想必兵学造诣又进入了新的境界。对庞涓来说,世上有一个孙膑无论如何也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他为其他国家效命,必将成为魏国的强劲对手,也就是自己的强劲对手,他日在战场相遇,自己免不了要吃亏。如果孙膑也来魏国求发展,势必会因军功爬到自己头上,这两者都是庞涓所不能容忍的。避免的唯一办法是在孙膑还没有大放光芒之前将他的肉体消灭。

对于如何在战场上打败孙膑,庞涓很头疼。对于如何杀死孙膑,庞涓却满有信心。庞涓了解孙膑:一个军事上的巨人,一个政治中的孩童。消灭孙膑,只需要略施小计。

庞涓和魏惠王在一次闲聊当中相互吹捧。

庞涓道:“主公是天下最英明的国君。”

魏惠王便道:“将军是天下最优秀的将军。”

庞涓摇摇头道:“主公是天下最英明的国君诚然不假,然而为臣却非天下最优秀的将军,臣知一人才能远在微臣之上。”

魏惠王吃惊地问道:“世上还有能强过将军的人?此人何在,快快讲来。”

庞涓道:“臣的同学孙膑远强于臣,主公若要魏国的事业更上一层楼,非此人不可。”

于是魏惠王备下重礼,派使者去孙膑求学的山里邀请孙膑出山。庞涓也修书一封给孙膑,内容大致是:我现在魏国混的不错,魏惠王求贤若渴,因此我邀请兄弟你一起来魏国谋发展,共享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