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看哪,这个人(第6/9页)

公元前396年魏文候去世了,对于老领导的死,吴起无限感慨,魏文候是他的伯乐,对他有知遇之恩。新君魏武侯继位,过不久,魏国三位德高望众的相国级人物李悝、翟璜、魏成也相继去世,魏国的政局充满了疑云,新的国君能否经得起考验,空出的相位由谁来填补?魏武侯马上用行动作了回答:继续高举法家改革的伟大旗帜,由田文出任相国一职,同时文化部、宣传部等部门加大马力对魏国人民进行思想再教育。

对于这个任命,吴起很不服气,以他的功勋和在军队中的地位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三相一死,他便是相国的最佳人选。因此吴起跑到田文面前理论:“田文,我不服你,论领兵打仗,使将士舍生忘死,你不如我;论治理百官,发展经济你不如我;论守备西河,吓的秦国不敢出门,使韩国、赵国服服帖帖,你还不如我,但你怎么就爬到我头上了呢?”

田文道:“你说的对,在这几方面我都不如你,可是现在的工作中心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教育,当务之急是使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魏武侯同志为核心的魏国政府周围,然后才能重续文候时代的辉煌。也就是说现阶段军事工作应该让位于人事工作。要说抓人事、搞宣传、作思想工作,我老田却比你强。”

说到人事,吴起一下子没有信心了,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确实是吴起的弱项,或者说,在吴起眼里根本没有人际关系的概念,以功晋爵,按劳分配的原则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最后吴起只好对田文说:“你牛,i服了you。”

吴起还不知道的是,魏武侯正在着手对魏国的人事结构进行新的调整,魏武候在当太子的时候和传统的贵族老爷们站在一个阵营里用一个鼻孔出气,对于魏文候提拔起来的众多平民大臣大多没有好感,尤其是像吴起这种本事很大,脾气牛的功臣。魏武侯暗暗地试图将贵族重新召唤到官僚队伍当中。

吴起跑官不成,回到西河,秦国人又要有所行动,为了能够冲出西河走向世界,秦国人也算得上百折不挠,虽然魏秦历次交锋胜负记录是五十几比十几;但秦国人不在乎在左边再增加1,西河是他们的生命线,应该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这一次秦国人聚集了50万人向西河展开攻击,面对秦国的庞大军队,吴起的战术是根本没有战术,他对自己的军队非常有信心。魏军在阴晋与秦军遭遇,7万武卒迎头冲上前去在秦军的队列里来来回回纵横厮杀,直杀得秦军人仰马翻,望风披靡。此役对秦国的打击很大,以至于秦国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做西向之想。不过秦国百折不挠的精神却依然保存下来,直至最后赢得了整个世界。

魏武侯有次去西河视察工作,看见四周险要的地势,禁不住对陪同在身边的吴起发了一句感慨:“险峻的山河多么美好啊,这正是国家的宝贝!”说完之后魏武侯习惯性地等吴起送上及时的马屁,岂知此言大大地伤害了吴起的自尊。地球人都知道西河地区是吴起辛辛苦苦拼下来的。西河几乎成了吴起的注册专利,魏武侯却以为是山河保障了魏国的安全,而全然忘了是谁将西河带给魏国。吴起感觉很不爽,诚心要给魏武侯上一堂政治课便道:“国家最宝贵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从前三苗氏左边有洞庭湖,右边有彭蠡湖,但不讲求德义,夏禹把它消灭了。夏桀所处的地方,左边有黄河和济水,右边有泰华山,伊阙在南,羊肠在北,施政不讲仁爱,商朝汤王将他流放了。殷纣王的国家东面有孟门西面有太行山,常山在北面,黄河在南面流过,地势也无比险要,但施政不讲道德,周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治理国家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如果君主不讲德行,就是一条船中的人也都会成为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