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太宗李世民:皇帝是这样做的(第2/7页)

看这两个报名参加学习的怪学生,就连徐文远都惊得呆了,失声问道:你们两个,都是啥玩意啊?

第一个学生回答:报告老师,我不是玩意儿,我的名字叫李密。

第二个学生回答:老师,我也不是玩意儿,我是从丝绸古道上一路走到中国来的,是一位老太太收养了我,还替我起了个名字,叫王世充。现在我来你这里学习,希望能够在你们中国弄个皇帝干干,请老师教我。

你竟然想当皇帝?当时徐文远差点没被气哭了。心说我这来的都是些什么怪学生啊,清一色混世魔王。

他说对了——李密和王世充,正是这隋唐交替时代的两个关键人物,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相互竞争,成就了李渊的帝王基业。

2.师兄弟的战争

实际上,徐文远至少有三个学生,除了李密和王世充之外,还有一个杨玄感。

杨玄感是国公杨素的儿子,他毕业得比较早,虽然他爹杨素和隋炀帝杨广是铁哥们儿,还曾帮助杨广登上帝位。但是杨玄感却不晓得在徐文远这里都学到了些什么,刚一毕业就拉旗造反,但是很快就被镇压了下去。

大师兄杨玄感失败了,但是二师兄李密和三师弟王世充,却谱写了一部隋唐交替的恢弘乐章。仔细看这张乐谱,我们可以发现浓厚的“师妹情结”。

什么叫师妹情结呢?

也就是说,徐文远家里应该有个美貌灵秀的小女儿——应该有的,如果没有,那就不好解释徐氏门下三兄弟的奇怪表现。

首先奇怪的是杨玄感,他扯旗造反的时候,是在大业九年,还曾派人秘密联络二师弟李密,但是李密却没有参加这次活动。没参加就没参加吧,反正杨玄感造反之时,隋炀帝杨广正在劳师远征,在高丽亲切慰问呢。如果杨玄感真是猛人,直入长安,则黄袍加身,等闲事耳。

可是杨玄感没有驱师直入长安,而是奔洛阳城冲了过去。

他去洛阳干什么?

天晓得,反正让他这么一耽误,造反就失败了。

现在轮到了二师兄李密。

李密崛起于瓦岗寨,四乡五野的江湖豪客,昼夜奔行,都赶到瓦岗寨投递简历,谋个一官半职。恰好这时候隋炀帝杨广不乐意在长安居住,带一帮女生浩浩荡荡地去了东都洛阳。

绝妙的好机会啊,挥师直入,夺取长安……可是李密没有这样做。关键时刻,他做出了和大师兄杨玄感同样的选择,率瓦岗寨的兄弟们,风餐露宿,昼夜奔行,赶到洛阳去砍杨广。

为什么啊?怎么徐老师教出来的学生,都这么缺心眼呢?

还有更缺心眼的!当李密的瓦岗大军浩荡前行的时候,就见前面斜刺里杀出一彪人马,拦住去路。仔细一瞧,但见这支人马的领队,金发碧眼,眼窝深陷,鼻梁凸起,遍体黄毛……赫赫然竟是李密的三师弟王世充是也。

二师兄李密放着长安不取,来打洛阳……有点明白了,原来是三师弟王世充在这里。

可王世充在这里干什么?

甭管干什么了,反正这师兄弟俩一见面,就脸红脖子粗地掐成一团。史书上说,王世充心眼明显多于李密,又或者是他早就琢磨着干掉二师兄了。所以战事还没有开打,王世充那边早就藏好了一个人,这个人的模样,长得和李密有三分相似。等到双方的军队如火如荼地战成一团时,王世充吩咐将那个模样像李密的人,用绳子捆着,从战场上施施然通过。王世充这边士兵看到这情形,齐声欢呼:逮住李密了,我靠,李密被抓住了!瓦岗寨这边的将士却傻了眼:我靠,老大让人家绑了去,这可咋整啊,要不咱们快点跑吧……

于是瓦岗寨的阵线全面崩溃,士兵们掉头疯了一样地逃命。而王世充则兴奋得嗷嗷狂叫,在后面穷追不舍。去查史书,我们会发现这场师兄弟战争爆发于大业十三年——李渊就是趁这师兄弟俩杀得难分难解的当口,大摇大摆地进入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