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一次乌龙大战(第3/7页)

说到这里,樊增祥站起来,动情的道:张大人可曾读过《庄子》一书?书里有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婆婆,自家斧子掉了,就怀疑是隔壁小伙子偷的,左看小伙子象个贼,右看小伙子还是象个贼,后来自家的斧子又找到了,这时候老太太看隔壁小伙子,左看也不象个贼,右看也不象个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贼在我们心中,心中有贼,则天下皆贼,心中无贼,则天下无贼,那么天底下到底是有贼还是无贼呢?这取决于张大人你对小徐子的态度,如果此前你从未怀疑过他,那么他铁定不会反,可如今他一再表白自己,这表示你们两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如何修复这个裂痕呢?办法就一个!

张人骏急问:什么办法?

樊增祥笑道:这个办法就是把小徐子的第九镇调出金陵城,驻扎于距城60华里的秣陵关。你和我都知道小徐子不会反,可小徐子身边的人呢?小徐子兵营里的革命党,肯定是有的。就让小徐子在秣陵关开展整风运动,让他将革命党人全都逮到,岂不是即保全了南京城,又能够证明小徐子的清白?

张人骏大喜:老樊你终不愧是老干部,脑子就是快。这个办法太好了,先让小徐子去秣陵关把他自己兵营里的乱党揪出来,这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发布命令:命第九镇统制徐绍桢,率你部克日抵达秣陵关驻扎。

徐绍桢接到命令,就哭了,说:我对圣上的一片赤诚,唯天可表啊,要不要拿刀剖开我的心,给你们看看,要不要啊。

传递命令的副官笑道:小徐子,别你娘的唧唧歪歪了,你老老实实接受命令,移师秣陵关,这就能够证明你不会反,还用得着非要剖出你的心吗?

徐绍桢道:……你这么说,也有道理。那我就移师秣陵关吧,反正我赤胆忠心,任谁造谣说我叛逆,都没有用。

于是徐绍桢下令第九镇开拨,去秣陵关找地方扎营。大军浩浩荡荡出了南京城,正在行军之间,突听后面的城碟上一声号炮,就见火光四起,浓浓的烟柱从南京城中腾腾升起,霎时间遮蔽了天日。一片震声欲聋的喊声,自城中遥遥传来:

徐绍桢反了,革命了,大家冲啊,跟徐绍桢一块闹革命啊……

霎时间徐绍桢骇得面色如土:怎么了这是?城里是谁在大喊大叫啊?怎么又诬赖我造反啊?到底是谁跟我过不去啊?

【03.南京人民情绪稳定】

在城中放火呐喊的,是两个人。一个叫苏良斌,一个叫崔瑛。

这俩活宝又是个什么来头?

苏良斌,一名光荣的复员转业老战士,原是第九镇徐绍桢的兵营吃粮,复员转业后朝廷不解决他的工作,导致了老苏衣食无着,流落街头,饿到了两眼发蓝的程度。饥饿刺激了老苏的革命愿望,他想,如果现在世道大乱,该多好啊,老子想抢谁就抢谁,想睡哪个女生,就睡哪个女生,奶奶的,这缺大德的盛世,老子要是吃了睡了,会被砍头的耶!

和苏良斌有同样想法的,是他的邻居崔瑛,两人饿得泪水汪汪,就天天在江宁县署门外徘徊,见到衙役就问:老哥,打听一下,是不是又出什么大事了?是不是要改朝换代了?是不是又……

总之,这俩家伙,对社会的阴暗面,怀有一种难以抑制的亢奋心理。

两人就这么天天打探坏消息,衙役们都瞧这两家伙好笑。妈的,盼乱世都快要盼疯了。这天有个衙役出门,苏良斌和崔瑛又上前打听:喂哥们儿,听说了吗?这回是真的要乱了……衙役就道:你们说得没错,是真的要乱了,你看徐绍桢的第九镇不是已经出城了吗?人人都知道,只要徐绍桢一出城,就会回来攻城……

这衙役原本是在说笑,意思是嘲讽苏良斌和崔瑛想入非非。徐绍桢若然真的要反,直接就在城里开枪放火了,还要先出城再回来攻城,有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