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战后的难题(第2/3页)

唐军的军衣是统一质量,要求将帅与军士同甘苦,不像回纥、契丹其将领锦帽貂裘,下层士兵却衣衫褴旧,在保暖上并不能普遍得到保证。郑家衣坊所制的棉衣其保暖功效在每一个士兵身上都起到了小小的加成,累积起来便是不得了的效应了。可以说郑家虽然未有人上战场,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难以估量。

这些事情,主掌政务的郑渭心里清楚,张迈的内心也明白,所以在战争结束之后便投桃报李地划拨了一些潜力巨大的商业资源来给郑家,这些资源短时间内并不能马上产生效益,但买卖圈的人眼看郑家的地位日益巩固,郑济再要筹措钱银那便易如反掌了。

郑渭问了一些家族传统的生意,如马与衣,又问了一些家族新兴的生意,如与奈家等十二个家族联合开设的钱庄之后,又问道了粮食上面来,道:“高昌那边,咱们的米店粮铺,现在定了什么价位?”

郑万达和郑济一听,便知这个儿子(弟弟)今天来的目的了,郑济道:“目前来说,是随大市。”

“如今国家外表强盛,但内里却面临有史以来最空虚的困境之中。”郑渭道:“这个困境,别人不知道,但二哥你却应该知晓的。钱银方面,现在国库已经是负债在运行,而且欠下的钱至少要两年才可能还清——这还得是在保证丝路畅通、税收稳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而粮食方面,我们东部的粮草有余,而中部粮草则急缺,若能熬到秋收,事情或许就平稳下来,但现在高昌、龟兹一带粮价却在不断走高,高到了普通人家几乎无法负荷的地步,这个粮价却已经影响到了国家的稳定,这个时候二哥你怎么能够随波逐流?”

郑济沉默了半晌,才道:“老三,你也是做生意出身的,当知道我们郑家虽然号称首富,但这两年一直紧跟着元帅的军政大略,年年给军方做倒贴的生意,银根早就收紧,地皮、矿场、人力都多,工坊也大,但说到现钱,咱们现在是连前十都排不上!可以说我当的这个家,和你当的那个家是一样的。”

郑济所说的“我当的家”是郑家的生意,而郑渭当的家则是指天策政权的财政。

“更何况,”郑济继续道:“一个家族力量再大,也拗不过整个买卖圈。若是你天策府有钱粮入市平准粮价,那么咱家可以附尾而行,但要靠着郑家一己之力,想要平准粮价,那是做梦。”

郑渭道:“若再加上几个亲近的大家族呢?”

郑济道:“现在并不止是原本的粮商在做这笔生意,战前各处收紧,许多商贩都亏蚀了不少,丝路虽然开多了天竺一线,但并无法抵消萨曼动乱的影响,中原那边又担心因为削藩而引发大战,市面大部分的买卖都不景气,各种货物价格都在走低,眼下就中部的粮价忽然大火起来,所以生意人便都涌了进来,参到这一块来倒买倒卖,这里头不但有大商人,还有小商人,不但有境内的商人,还有滞留着的过境商队。我想其中牵涉到的大小商贩当以万计,众人堆沙便成山,这股力量已经成了势,已经不是几个大家族暗示表态就能挽回来的了。现在价格炒到这样,你以为很高了,其实还只是刚刚开始。现在的价位,在我看来,在秋收之前一个月,那才会是高峰呢。至于到时候会高到什么地步,我也说不准了。”

“现在还不高?”郑渭道:“若是再这么攀升上去,迟早连中产之家要买米都难了,价钱高到那个地步,这买卖还怎么做?”

郑济笑道:“别的东西,比如金玉古董,价格太高我可以不买,但饭总不能不吃。”

郑渭道:“你们这是吸血!”

郑济道:“人在生意场中,所谋不过一个利字。道义也是要的。但生意人不是依照道德准则行事啊,谁都得赚钱。也不是每个人都赚暴利,别看价格推得这么高,摊到千万人手里,出手价格比起购入价格也只是那么个价格差而已,而且这么多人都已经入市,要是粮价忽然降下来,不知道得有多少人破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