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椅子(中)(第2/3页)

“中书省不敢奉旨!”丞相定柱气得两眼发黑,咬着牙摇头。

“枢密院也不敢奉旨!”左相贺唯一,枢密副使李思齐、疏密副使秃鲁帖木儿三人,同时躬身,大声抗命。

“陛下,请恕御史台难从此命!”汪家奴平素虽然是个只会拍马屁的佞臣,此刻也豁出去了,咬着牙表态。

大元朝的权力架构模仿于大宋,传承于大唐,在构建初期,就考虑到了皇帝因为心浮气躁而乱发命令的情况,给与了中书省、疏密院和御史台一定的平衡制约之权。三个最高权力机构联手,足以封驳绝大多数圣旨,令其失去效果,彻底变成一纸空文。

妥欢帖木儿做了这么多年大元皇帝,当然知道定柱等人有联手封驳自己圣旨的权力。然而,此刻他的思考方式根本不能用常理推断。先是愣愣地看了一会儿众人的头顶,然后忽然摇头而笑,“抗旨是么?这么说,你们早就不把朕这个皇帝当回事儿了!朕又何必留恋不去?崔承绶,过来替朕拟中旨,然后交给国师,让他派人立刻送往冀宁!”

为了避免中书省权力过大,侵犯皇权现象,大元朝的最初官制架构者们,还借鉴了唐宋两代的做法,保留了皇帝发中旨的权力。此类旨意无需百官同意,也无需中书省附属用印,就可以直接发给接旨人。至于奉不奉旨,就看接旨人自己的个人决定。

不让即位还要造反逼宫,能回大都城做皇帝,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怎么可能拒绝奉诏?定柱等人即便用脚指头想,都能算出来,当这道中旨传递到冀宁后,太子一系人马会做如何反应。

带兵来大都城“共赴国难”,这是最简单,也最名正言顺的办法。赶在淮安军杀致大都城之前,翻过飞狐岭直扑紫荆关。手里拿着妥欢帖木儿给他的中旨,沿途武将根本没有理由阻拦。而一旦太子进了大都城,是先“清君侧”,还是既往不咎,与守军合兵一处准备抵抗朱重九,就完全随他自己的意了。届时,谁也无法再阻拦其分毫!

想到自己这半年来辅佐妥欢帖木儿对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一系人马所做的狠辣清洗,众文武就神不守舍。但是他们当中没有人是当初的权相伯颜,更没有人是前朝权相燕帖木儿,拿不出逼着皇帝向自己认错的勇气。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太监崔承绶上前拿起纸笔,一字一顿地帮妥欢帖木儿起草传位诏书。

“大人,末将老家那边有一种办法,可治心病。”就在众人进退两难的时候,保义军达鲁花赤,新晋枢密院副知事李思齐忽然咬了咬下,上前朝右相定柱拱手。

“心病?!”定柱了一下神儿,然后带着几分怀疑回应,“你认为陛下病了?的确,陛下肯定病了,来人,赶紧去传太医!”

“是!”愣在东暖阁中的一众怯薛如蒙大赦,答应着快步跑出。

他们都是当朝贵胄的子侄,对权力倾轧的后果再清楚不过。如果让太子归来做了皇帝,他们这些怯薛虽然地位低,却也很难保证不受各自背后家族的牵连。

“大人,此病来得蹊跷,太医恐怕治不了!末将老家那边的偏方见效最快,不知大人能否允许末将一试!”李思齐却不想再等,摇摇头,继续急切地请缨。

“这……”定柱犹豫着将声音拖得老长。在场的其他重臣都是蒙古人,包括左丞贺唯一,虽然名姓都是汉家标准,但其祖上却也“因功”被赐入籍蒙古。唯独李思齐,虽然手握重兵,却是货真价实的汉家儿郎,实在令人无法放心将妥欢帖木儿的安危交到他手里。

“哎呀,这个时候,还犹豫什么,你有什么办法,尽管使出来!”御史大夫汪家奴,可比定柱着急得多。眼看着圣旨就要写完,急得跺着脚,大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