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渡河(上)(第2/3页)

在场之中,无论张松、陈基还是刘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一看伯颜发红的眼睛,便知道此人肯定处于心神激荡状态,神不守舍。所以也不过多客套,纷纷找距离自己最近的位置坐下。然后拉动桌子角上的铃铛,提醒小二和店家上酒上菜。

那临风楼能做到淮扬数一数二的排场,自然有一套过人的本事。须臾间,有十几位二八年华的少女鱼贯而入。每个人手中都拖着一个精致的朱漆托盘,托盘之上,则是大厨刚刚烹制好的菜肴和刚下了蒸锅的热酒,团团冒着白汽,将浓香瞬间送进了在座每个人的鼻孔。

“女人居然也可以做跑堂?这临风楼难道是烟花场所?这,朱总管,朱总管不会如此胡闹吧!”此时此刻,伯颜却顾不上欣赏酒菜香味。望着少女们鱼贯而出的背影,眉头瞬间锁的紧紧。

“伯颜将军在北方,恐怕没见过女人做跑堂吧?!”身为军情处主事,张松不忍看自家下属过多露怯。清了清嗓子,笑着解释道:“咱们这边事情多,男人总不够用。所以女人如果愿意,也可以出来找事情做。非但酒楼里边有,各行各业,只要不是需要出大体力的,都准许录用女人。眼下也就是运河上结了冰,不利于行船。否则,在徐州城停留几天,你连指挥一支舰队女提督都能看到!”

“是,是吴将军么?伯颜对她的大名,也早有耳闻!”伯颜瞬间回过神,讪笑着拱手。

“其实将女人关在家里,本来就不是一件好事。孩子都随娘,一个没见识,没骨气,一天到晚就想着跟小妾争宠女人,怎么可能教出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坐在东侧靠墙位置的朱重九,笑着接过了话头。“这点儿,他们蒙古人的先辈,做得比咱们汉人的某些先贤强。把本事和心思全放在外边,而不是围着女人的小脚和裙子做文章!”

“呵呵呵……”众人闻听,立刻摇头大笑。嘴角唇边,依稀还带着几分尴尬。

朱重九说得虽然是句大实话,但无意间,却把读书人曾经的半个祖师爷朱熹给绕了进去。而南宋一朝,虽然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对女人道德的要求,却是越来越苛刻,越来越变态。所以说当时的汉人先辈,在某些方面远不如当时的蒙古人祖先成铁木真,也是秉公之言,丝毫没有偏颇。

同样的话听在伯颜耳朵里,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滋味。虽然已经投奔了淮扬,但是作为一个如假包换的蒙古人,他却依旧以自家祖先而骄傲。虽然眼下大元朝行将就木,从皇帝到地方官员一个比一个昏庸糊涂,可那是他们这些子孙后代不争气,与祖先们无关。

而朱重九当着这么多淮扬高官的面儿,推崇蒙古人的祖先。将来他得了天下,就不会对蒙古人太差,更不会赶尽杀绝。否则,从现在起他就直接将全天下的蒙古人直接骂做茹毛饮血的蛮族罢了,何必还提醒别人记得对方祖辈曾经的辉煌?

“不说这些!”正心神激荡间,耳畔再度传来朱重九特有的浑厚声音。“祖先们筚路蓝缕,开辟基业都不容易。争不争气,还是要看我们这些后世子孙。而蒙古人也好,汉人也好,其实现在彼此之间还有多大差别?就像两家中各自养了都养了七八个孩子,都有混蛋的,也有争气的。而咱们将来要干的事情,就是让混蛋的该坐牢地去坐牢,该回家地回家,再也没有机会横行霸道!让各族的英雄豪杰皆有机会一展所长!皆可以坐在一起喝一杯酒,互相拍拍肩膀称一声兄弟。而不是总惦记着彼此的家产,总把刀柄握在手里,始终不敢松开!”

“正是此理!”阿斯兰、俞廷玉两人用力点头。他们虽然投效大总管府较早,但内心深处,却依旧偶尔会想起自己的血统,然后暗自神伤。好在值得庆幸的是,自家主公真的像他平素声言的一样,眼里根本没多少族群的差异。说是平等相待就是平等相待,对所有文武都能做到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