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年关(四)(第2/3页)

乱世出英雄。

乱世意味着秩序的消失,法律的废驰,杀人放火将很难再受到追究。但只要你豁得出去,黑的下心肠,就有很多机会不劳而获。

所以,自两汉以来,坊间巷里,山坡田头,就有许多人都巴不得乱世的出现。特别是那些识得一些字,半瓶子不满一瓶子的落魄文人,更是将乱世视为自己人生的最高梦想。却丝毫无暇去考虑,一旦大动荡时代来临,就凭他那半瓶子醋本领,是成为诸葛亮王猛的机会多一些,还是成为街边饿殍的可能性更大?

而李汉卿如今想要利用的,就是某些人的这种期盼浑水摸鱼的心思。在他看来,即便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现在就幡然悔悟,带着察罕帖木儿等人立刻就赶来大都,跟妥欢帖木儿父子联手。以眼下大元朝的军力,恐怕也无法阻挡淮安军直捣黄龙。所以,他李汉卿绝对不会再寄希望与大元,绝对不会带着忠义护国军去为大元朝这条必然沉没的烂船殉葬。那样做,除了平白制造一群冤鬼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效果。

他李汉卿要做的,是让淮安军即便能打下大都,也站不稳脚跟。让黄河以北各地烽烟处处,逼着淮安军四处救火,焦头烂额。让淮扬大总管府每新打下一块地盘来,都多背上一个沉重的负担,却得不到任何实际收益。而一旦朱屠户这些年在淮扬所积攒的财力、物力消耗一空,军队又被分摊成片,自然会有英雄看准机会,给朱屠户致命一击。

至于这个英雄是谁,李汉卿不在乎。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对他来说也无所谓。他恨的只是朱重九和淮扬,只要能让朱重九像黄巢那样身败名裂,他的心愿就满足了一大半儿。而历史上黄巢之后,就是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相继登场。后唐皇帝姓朱,姓朱的过后的天下恰巧就姓李。

当然,他这番心思,不能跟龚伯遂和沙喇班两人明说。只是以给朱屠户制造麻烦为借口,请二人协助自己去煽动仇恨,散布流言。龚伯遂和沙喇班两个人也不好驳了他的颜面,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各自挑了一些心腹去照方抓药。结果谁料想,效果居然比在护国军中还好上数倍。就在年前的这短短十几天功夫,大都城内外,已经是人声鼎沸。许多百姓提起朱屠户来,都恨不得剥其皮,食其肉。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那朱屠户不敢来大都则已,敢来,咱们老少爷们绝对不能让他落得了好!”

“知道咱们的日子为啥过得越来越穷么,全是朱屠户闹的。他把钱全拿走了,大伙自然就没了好日子过!”

“知道么,朱屠户一来,就要先抄了大伙的家。什么值钱的,好用的东西,先拿去给淮安军分。淮安军分剩下了,则是那些城外的穷骨头,然后,才会还给大伙!”

“姓朱的说,他要杀光北方的姓董的,姓张的,还有那些汉军世家,给赵宋皇帝报仇。”

“不成了,咱们得想办法自保了。皇上要是靠不住了,咱们就得靠自己手里的刀子。到时候,拼一个够本,拼俩赚一个!”

“对!咱们过不上好日子,也别让淮贼好过!”

“甭看朱屠户现在得意。当年黄巢如何,还打进过长安呢,还不是转眼就身败名裂?”

“只要咱们大伙齐心,那朱屠户就是第二个黄巢!”

……

茶馆酒楼,街头巷尾,每逢人多的地方,大侠小侠,江湖豪杰,以及怀才不遇的在野遗贤们,都开始有意无意地传播各种谣言。痛骂那个让大伙连年都过不好的朱屠户,同时煽动周围的人对淮扬的仇恨。

这些人当中,六成以上,是纯粹抱着玩闹的心态,想给朱屠户添点儿堵。还有三成,则属于李汉卿事先预料到的同类,想在乱世中大捞一票,所以巴不得全天下都打成一锅粥。剩下的那一成,则属于龚伯遂、沙喇班以及其他有心人故意派出来的“火媒”了。非常懂得把握时机,并且行踪飘忽,从不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