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英雄(下)(第2/4页)

“你怎么又确定那淮贼,那王克柔会带着第八军团趁势出击?那朱重九哪来的胆子,两线作战?”唯独不肯服气的依然是赵君用,瞪起通红的眼睛看着关铎,低声咆哮。

当年他手握重兵,坐拥归德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即便没有任何道理,谁人敢不耐着性子听上一听?而今天,区区一介武夫关铎,居然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当众跟他争执。如果他再忍让下去,今后在汴梁红巾军中,岂会还有立足之地?

“关某不确定淮安军下一步会做什么?关某也不敢确定答矢八都鲁与朱重八准备干什么?”好个关铎,面对着气势汹汹的逼过来的赵君用,脸色和声音没有丝毫变化。笑了笑,淡然补充道,“但是关某却觉得,我大宋,不能总等着看别人干什么,然后自己跟着转。他朱重八都知道趁机抢夺湖广或者四川,我宋王嫡系,总不能对送上门的机会视而不见!”

话音落地,在场众文武如梦方醒。对啊?如今蒙元气数将尽,群雄竞相逐鹿,身为其中力量数一数二的汴梁红巾,凭什么要跟着别人的步伐走?!大伙先前总想着别人做这儿做那,然后才出招应对。原本就落了下乘。

“这,这,哪里,哪里来的机会?你,你……”赵君用面红耳赤,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将关铎驳倒,却发现,自己此时此刻,无论说什么都无济于事。自己的思维始终局限在几家红巾军的互相倾轧上,而关铎,却已经将目光放在了红巾军之外的广阔天地。

“关将军所言甚是!”不愿意听赵君用再胡搅蛮缠下去,刘福通断然决定采纳关铎的建议。“老夫先前的格局,的确太窄了。那四川又不是咱们的囊中之物,朱重八抢与不抢,与咱们有何关系?倒是眼下……”

顿了顿,他大声说道,“如果把握住机会,就有可能将答矢八都鲁、倪文俊二贼一并干掉。从此彻底解决家门口的大患!”

“末将以为,丞相还可以遣一支奇兵,西进经略关中。此乃‘四塞之地’,自古便有‘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沃野千里’之说。而此刻在蒙元朝廷,连江浙都无力去救,更甭说抽出兵马来,驰援陕甘。”受到关铎的启发,盛文郁走上前,大声提议。

坐等别人如何行动,终究落了下乘。而主动出击,却能令前方海阔天空。关中比西蜀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年代更早。汉高祖刘邦也是先夺下了关中,才有机会积蓄下足够的实力,跟项羽一决雌雄。

退一步讲,哪怕朱重八真的如愿夺下了四川,汴梁方面如果抢先一步将陕甘握在手里,依旧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势力,依旧有希望跟两个姓朱的将天下鼎足三分!

“末将愿带本部兵马,替丞相开路!”不待刘福通权衡清楚利弊,关铎深施一礼,大声请缨。

“末将愿与关将军并肩而战!”沙刘二也不甘落后,紧跟着上前施礼。留守黄河南岸养精蓄锐的日子,他可是过腻了。更何况还要天天对着赵君用、罗文素这类鸟人,屁大的小事儿都要扯上几个时辰的皮?

“末将愿意同往!”

“杀鸡焉需牛刀,关大人且坐,末将愿替诸位开路搭桥!”

“末将来,末将家在长安,熟悉那边的地形!”

……

刹那间,众人的情绪全都被调动了起来,争相向刘福通请战。其中不乏像盛文郁一样,看出了陕西对汴梁红巾的重要意义者。但是也有不少将领,纯粹是厌倦了如今汴梁城内越来越重的暮气,想要出去更自由地呼吸。

“也罢!”见周围群情激烈,刘福通决定因势利导。“连朱重八都知道趁机奔袭四川,本相岂能再畏首畏脚,坐失良机?!定北军都指挥使关铎、许州总管沙刘二,从今天起,你二人合兵一处。更名为安西军,分任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西出潼关,经略陕西。近卫军指挥使冯长舅,你任安西军长史,携带两个炮兵千人队随行。务必在三个月内攻破潼关天险,进入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