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科技(三)(第2/3页)

第二句话,则借鉴了北宋和南宋灭亡的教训。在保卫汴梁和保卫杭州的两个关键时刻,士大夫和读书人的过分干预,都没起到什么正面效果。反而让朝廷自乱阵脚,给了敌军可乘之机。

第三句话,依旧说得是赵宋。赵匡胤之所以对士大夫优渥有加,是因为其得国不正,所以怕读书人们私下里编排他。而朱重九的基业,是亲手一刀一刀砍出来的,即便现在就当皇帝,也名正言顺,根本没必要想方设法讨好全天下的读书人!

整个枢密院中,除了黄老歪、焦玉和最近随第二军回扬州整训的老伊万之外,其他人都算得上是读书人,因此对张松的话理解起来丝毫都不费力气。很快,大伙就纷纷点着头,满脸佩服地附和道:“张主事所言有理,乱世必以重典。如果不及时处置了这些腐儒,难免有人会受其蛊惑!”

“然。我淮扬乃主公带领大伙一起打下来的。那批腐儒既没跟我等一道拼命,又未曾缴纳过任何赋税,凭什么天天在城内品头论足?再言者无罪,也轮不到他们这些外人!”

“要我说,早打早好。一顿板子打过去,是真不怕死,还是卖支求名,立刻就清楚了!”

……

林林总总,观点或急或缓,却没有一个站在刘伯温这边。包括听得晕头转向的伊万诺夫,都拍打着桌案,低声嚷嚷道:“打,狠狠地打,这事儿要搁在欧罗巴那边,都得把他们绑在十字架上活活烧死。也就是咱们华夏,还讲究什么不因为乱说话就打屁股!”

“哈哈哈哈……”这番不着南北的话,瞬间又引发了一阵哄堂大笑。但笑过之后,大伙却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朱重九,等待着他做出最后决断。

“主公且听微臣一言!”刘基顿时额头见汗,冲着朱重九深施一礼,满脸惶急地求肯。

“主公,微臣这里,也有一言!”张松唯恐刘伯温再给那些腐儒名士们求情,也紧跟着站起来,冲着朱重九深深俯首。

“算了,伯温!”朱重九看了一眼刘基,又看了一眼张松,轻轻摆手,“你也算了,张主事!都坐下吧!你们俩想说的话,我都知道了!”

“是!微臣遵命!”刘基和张松被朱重九说话的语气吓了一跳,互相横了一眼,相继退回原位。

“伯温想说的,无非是他们背后站着几乎全天下的读书人,处置起来必须慎重,以免坏了我淮扬的口碑!!”又看了刘伯温和张松二人各自一眼,朱重九缓缓补充,“而你,张主事,无非想说,这种时候,得杀一儆百,或者人才非我所用必该为我所杀!”

深深吸了口气,他的手指在桌案上缓缓敲打。咚、咚、咚,每一下,都仿佛直接敲在大伙的心脏上。

平心而论,朱重九真的非常认同张松等人的看法,需要行霹雳手段,刹住十几个读书人带头掀起的这股妖风。但另外一个世界的经验却不停地告诉他,息怒,必须控制住自己心中的怒火。所谓言论自由,是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力,哪怕他说得是蠢话。而不是“我们在讨论言论自由,你赶快给我闭嘴!”

想到这儿,朱重九又深深吸了口气,摇着头说道:“只是朱某既没想过,还能从他们这帮人嘴里,落到什么好名声。也不愿意,下重手处置了他们,以儆效尤。他们只是他们自己,不是天下儒林。犯不着朱某花太多心思讨好或者针对他们。至于我淮扬之不因言以罪人,也不是光为了鼓励人进谏!更不是只适用于淮扬!”

“朱某其实早就气得想杀人了,但杀人容易,脑袋砍掉之后,却无法再接回来。并且此事只要有了开头,就谁也预料不到结尾在哪儿!”目光缓缓从大伙脸上扫过,又深吸了一口气,他笑着补充:“今日朱某只是因观念不合,处置了他们。他日就不敢保证,会不会因为跟尔等观念起了冲突,便循此旧例。然后你们几个之间,先是因为治国的观念不合,而互相痛下杀手,然后是因为吏治或者某一项政事不合,再恨不得将对方抄家灭族。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接着就是朱某的私事,或者尔等说出来的话,朱某听着不顺耳,命人将你等推出去斩首。然后大伙接着杀来杀去,终有一天朱某耳根子彻底干净了。再一低头,帐下已经没有一个活人了!诸君都是聪明人,诸君请仔细想想,朱某所言有没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