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科技(一)(第2/4页)

而接下来,青丘子又借题发挥。由圣人之仁,引申到扬州乃至全天下义军都在做的事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人天生喜欢被当四等贱民对待,更没有人天生喜欢受奴役。所以,红巾军起义,就是顺应的圣人之仁,具有无法反驳的正义性。

而淮扬当前所信奉的人人生而平等,就是仁的具体体现。“盖非谈平等,则不能去奴隶心,非示众生可为圣贤,则则不能去退却心。进而欲求大道而无望。”

众人皆可为圣贤,乃亚圣孟子所云,非青丘子首创。

亚圣孟子以为,“人皆能为尧舜”。尧舜于尧舜不分高下,则人与人之初生而平等。

圣人曰,“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则是平等的条件下,后天努力不同,而给予那些肯努力向上者,出仕,去更好地推行“仁”之道。圣人最初,就不认为有人天生便可以高高在上。让大伙出仕,也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意践踏同族。

圣人希望门下弟子,相处以友。取长补短,平等互助。即便圣人曾推崇以礼治世,退一步讲,圣人的门下弟子之间,儒生与儒生之间,在圣人眼里绝对平等。

若是圣人门下子弟继承圣人绝学,认同彼此之间的平等,那“推己及人”,儒林子弟与非儒林子弟,也没有互相奴役的道理。圣人讲究“有教无类”,若是全天下百姓都了读圣贤书,皆为圣人门下的子弟呢?则平等之道必然大行,天下必然大治。

……

“这,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两淮杂事》的掌柜周珏的哪管文章的观点对不对,没等将一篇《说仁》文章读完,就意识到了,自己获得一个翻本机会。随即也不管什么上旬还是下旬了,迅速组织人手,将此文在报纸下一期的头版付印。同时,在报纸上最上方专门用最大字号写了一个标题,青丘子舌战群儒!

聪明人可不止他一个,第二天,与最新新版的《两淮杂事》同时,另外就有四家报纸,都将《说仁》放在了头版。而看热闹的从不嫌事儿大,发现有几家报纸同时对《春秋正义》展开群殴之后,许多原本对此话题不感兴趣的市井百姓也纷纷掏出余钱,去买份报纸去查探究竟。

大伙都看得懵懵懂懂,分辨不出对错。但不可否认的是,青丘子的《原礼》和《说仁》与名宿们反驳他的文章,同时传遍了整个淮扬。并且还随着商贩和报纸的脚步,迅速向全天下快速传播。

而《论语》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等名言,以及《孟子》中,“人皆可以为舜尧”“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警句,也迅速以另外一种解释被广为人知。

“曲解圣人之意,其罪当诛,当诛!”扬州城最大的一家客栈的上房里,师山先生郑玉揉着一份《两淮杂事》,恨不得将青丘子的肉身从报纸中揉出来,然后依“夫子诛少正卯”之旧例,当场砍死。

“当诛,当诛!”

“必须把他找出来,验明正身,然后绑到夫子庙前处以极刑!”

“还有这几家报纸的掌柜和东家,也必须追究到底!”

……

伯颜子忠、曹彦可、韩因等次一级名儒纷纷擦拳磨掌,怒不可遏。如果此事发生于淮扬之外,大伙绝对可以将报馆掌柜、东家扭送官府,然后逼着他们找出到底谁是青丘子,处以私刑。过后官府非但不会追究,反而会认为他们捍卫了儒林正道,加以大肆褒奖。

而在淮扬,众人的愿望就很难实现了。首先,他们各自身后的人脉,都对此地鞭长莫及。其次,街头巷尾不停走来走去的那些黑衣人,也绝不会容忍任何私刑,在他们眼皮底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