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移宿(下)(第2/4页)

“军机诸事皆归枢密院,而户局却归政务院。若枢密院决议向某处用兵,而户局却不能及时拨付钱粮,岂不会延误军机?”刘伯温回头看了一眼苏明哲和于常林两人,带着几分小心补充。

“要依照具体情况而论。若是临时发生战事,来不及在议事厅内付诸公议,则由各军团都指挥使自行决定战守,然后再呈报枢密院,由后者与政务院相协调。若是国战,则决策之前,必须由枢密院先行拿出提案,与政务院正副知事及各部主事一道,在议事厅中公议,然后再决定是否执行。”这个问题其实不难,朱重九想了想,很快给出答案。

“若是决策之后……”刘伯温做正事儿时素来谨慎,又行了个礼,小心翼翼地追问。

“决策之后,各部必须执行。无论是隶属于哪个院!归谁管辖!”朱重九用力挥了下胳膊,大声打断。

“主公,老臣也有一事不明!请主公解惑!”逯鲁曾闻听,也赶紧站了起来,大声询问,“主公刚才声言,各路或者各府,下设三厅,三厅之下,还有八科。监察厅归监察院直辖,枢密厅是否也如监察厅之例?抑或枢密厅由知府与枢密院共管?兵、工二科主官,将由谁来任免?地方有事,兵、工二科,可否受知府调遣?”

朱重九想了想,非常小心地给出答案,“枢密厅除军情、内务两处下属的衙门外,皆参照政务厅,由地方与枢密院共管。工、兵两科主官任免,由地方提名,报枢密院审核。工、兵二科,日常诸事,受地方管辖。若战时或者临时沦为战区,则划归枢密院或者军团长官直辖!”

“各军团与驻地所在衙门之间,将如何相处?”逯鲁曾拱了下手,继续大声相询。

“这个……”朱重九又仔细斟酌了一番,继续回应,“若是边陲,或者军团都指挥使奉命在此开府建牙,则由军团与政务院共同管辖。若是腹心之地,则军团无权干涉地方之事!”

“多谢主公解惑!”尽管年龄和辈份都在朱重九之上,逯鲁曾却一丝不苟地行了个下属之礼,然后继续追问,“地方主官,如知府、知县,由谁来任免?”

“知府兼任政务厅知事,由政务院提名,交大总管府公议后任命。若不能尽职,则由监察院弹劾,亦经大总管府公议后罢免。知县及知县平级或者以下,则由政务院自行任免,然后向大总管府报备。公议之时,三院正副知事及下属辅官,八局两处正副主事、佥事,凡非公出或者告病者,必须到场。若是本总管在,则公议由本总管主持。若是本总管出征,则由苏长史、禄副知院两人,择一主持。将公议结果送往本总管批复后,便可生效!”

“多谢主公!微臣请将即日之言交有司记录在案!”逯鲁曾又郑重行了个礼,大声说道。

“可以,伯温,你组织参谋将今日之言整理记录!”朱重九会意,点了点头,大声吩咐。

见无论如何提问或者质疑,朱重九都不生气。其他在场官员也大受鼓舞。纷纷站起来,就三院职责的划分,地方与中枢权力的分割,以及各局各科之间的行为界限,地方与军方管辖权的疑问,接二连三提了出来。

改制之事,虽然今天是临时提出。但私下里,朱重九早已经琢磨了很长时间,做了相当充足的功课。因此,对当场能做决定的,就尽量给出决定。一时无法做出决定的,则吩咐刘伯温带领参谋们记录在案,交由日后在议事厅内,由三院八局两处公议,然后再做定论。

一时间,整座画舫里人声如潮,大伙都知道事关本部门日后权益范围和发展方向,谁也顾不得再温良谦让。只有大匠院,始终超然事外。既不参与这种权力的盛宴,也不受分割结果的影响。只归朱重九本人直辖,从财务到人员都完全独立,谁也甭想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