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移宿(上)(第2/3页)

“行了,你也别高兴得太早,先给我把合适的人才培养起来!”见到张松欢喜成了如此模样,朱重九忍不住又摇头苦笑。

他自问不是一个凉薄的人,但这个时代的传统观念,好像能成大事者,就一定会无情无义。所谓孤家寡人一词,其实最恰当不过。只要你坐上了那张椅子,就迅速脱离了人类范畴。转眼间就蜕变成了一头怪兽,心脏中没有任何温暖可言。

朱重九不愿变成一头怪兽,哪怕将来失去一些权力,他也不希望自己对周围这些忠心耿耿的追随者们举刀。因此,又想了想,笑着对众人说道:“刚才刘参军的话,虽然过分了些。但也给大伙提了个醒。随着咱们淮扬的摊子越来越大,百官当中,难免有人会偷懒。所以两位长史和吏部,在监察与考核方面,还得更认真些。能想出办法来防患于未然,就尽量别等到下面出了错,再亡羊补牢!”

“遵命,老臣定不负所托!”苏明哲和逯鲁曾两个闻听,立刻双双起身施礼。

“我记得蒙元那边,有御史台,专门负责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朱重九笑着点点头,然后低声向逯鲁曾请教。

逯鲁曾早年,就曾经做过蒙元的御史大夫。当然对其中门道了如指掌。因此拱了下手,笑着回应:“主公说得极是!御史台乃秩从一品。地位略低于中书省,但不受中书省管辖。设大夫二员,从一品;中丞二员,正二品;侍御史二员,从二品;治书侍御史二员,正三品……”

“不妨搬来!”朱重九摆了摆手,笑着打断,“咱们不用分那么细,就设立一个监察处,诸君以为如何?”

“善!”不待别人回应,苏明哲抢先表态。

随着淮扬大总管府越来越庞大,他这个长史肩头的担子就越来越重。因此巴不得多设立几个机构,替自己分担一些政务。也好让自己有时间松口气,好好享受享受高官厚禄,娇妻美妾的生活。

“臣以为,监察处位置太低,不足以审核百官。而若是将检察处摆得太高,又会令我淮扬大总管府内部官制失衡。所以,主公还当效仿中书省,再多设几处机构,并行于上,共同为主公承担国事!”逯鲁曾则稍微慢了一步,斟酌着提议。

作为朱重九和禄双儿两人的长辈,他现在竭尽全力,替淮扬设立一套相对完整的运行制度。那样的话,即便有生之年他看不到孙女婿一统天下,至少新朝的官制出于他的手。禄家的子孙后代,也将永远受到他的余荫。

“我淮扬今年上半年战事不多,恰好该重新梳理官制!否则,将来问鼎逐鹿之时,必受其苦!”虽然于同僚们依旧合不到一处,但是在商量正经事时,刘基却非常尽责。拱了下手,非常认真地补充。

“微臣附议刘参军之言!”

“微臣以为,主公当早定官制,以图将来!!”

“微臣以为,两位长史和刘参军,所言皆有道理!主公既然已经受封吴公,左相,麾下官制,也应重新调整!”

“微臣以为……”

其他在船上的文武官员,也纷纷站起身,低声表态。重设官制,就意味着朱重九距离称孤道寡又近了一步,大伙也跟着都有机会升迁。所以此时此刻,谁有理由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那就这么定下来!”朱重九向来能从善如流,大手一挥,做出决策。“大总管府之下,先设立一个政务院,由苏长史兼政务院知事,主持日常。禄长史从第一军团长史,调任政务院右副知事,其他职位不变!冯参军递补为第一军团长史,兼枢密院左副知事。其他内部职位,由你们三个商量着定!然后再从六局内酌情选拔!”

“臣等当鞠躬尽瘁!”苏明哲、逯鲁曾和冯国用三人,立刻齐齐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