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建章立制(上)(第2/2页)

正当朱重九犹豫着,是否先弄出一台简易显微镜来,从细胞开始引入另一个时空的近代生物学之时,刘伯温却主动找上了门来。先送上一块龙岩端砚,为少主贺。然后就迫不及待地提醒朱重九,要以此为契机,建章立制。

“何谓建章立制?”朱重九将端砚放在书桌上,有些心不在焉地询问。

对于眼前这位算无遗策的超级军师,他现在是彻底没办法了。在料敌和定谋方面,大总管府帐下文武百官当中,无一人出其右。但在处事社交方面,朱重九却越来越坚信,刘伯温的生涩程度,与另一个时空的宅男朱大鹏几乎不相上下。

就拿自己即将得子(女)这件事情来说吧,别的文武要么送佛像、要么送金锁、麒麟之类,以示祝福。只有刘大军师,才会端着一块冷冰冰的石头当贺礼,也不嫌春寒冻手。

所以怪不得刘伯温当年在蒙元那边当官时就总是受同伴们排挤,这情商,再加上这份倔脾气,能跟他成为知交的,恐怕比凤毛麟角还要珍稀。

然而此时此刻,刘伯温才不在乎朱重九和同僚们怎么看待自己。先仔细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退开数步,再度向朱重九拱手,“所谓建章立制,乃是定立一国之祖规。最宜建于创业之初,百法未成。昔日文王初归西岐,即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立周礼,兴德治,约束百官,怀保小民。故而文王之后,方有东西二周八百年国运。”

看了朱重九一眼,他朗声启奏,“高祖初入关中,感秦法之繁苛,即与百姓约法三章。方尽收天下之民心,立前后两汉四百年之基。”

“而主公雄踞两淮已久,百废俱兴,王霸之相渐露。年前又受封吴公之位,年后喜得子嗣,龙兴之气日显。何不于未冲霄之时,先立典章,定制度,以待将来推行天下?!若典章制度成,我淮安军每克一地,则勒石为铭,以新法晓谕百姓。如此,则贫富良贱皆有规矩可凭,百官断狱,亦有法度可询!天下万民,有喜我淮扬制度者,自然翘首以盼王师。刁顽蒙昧,厌闻礼仪教化者,则自窜他乡……”

注1:民间关于朱元璋的污蔑性传言很多,其中包括向朱熹攀亲戚被拒等。而事实上,朱元璋早在做吴王时,就亲笔写了《朱氏世德碑记》,只字没提朱熹。所以同时以朱熹和朱元璋为祖宗的家谱,基本上可以认定全是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