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獠牙(下)(第3/4页)

趁着刘伯温等人被气得接不上话的时候,于常林向前迈了一大步,声音陡然转高,“倒是在座诸位身上之衣,碗里之食,还有前线将士手中之兵器铠甲,皆出于工商!我淮扬既然以工商立国,不为工商张目,却想着去求肯什么读书人和天下士绅的支持,岂不是舍本逐末?到头来,天下士绅未必肯为我淮扬所用,我淮扬的根基却因此而毁,那才是真正将大伙往绝路上领!”

“的确如此,于大人说得对。我等不需要讨士绅的欢心。他们愿意跟着主公一起干就来,不愿意干就滚。没有了几颗臭鸡蛋,不信大伙就吃不了饭了!”黄老歪迫不及待地跳起来,红着脸咆哮。

“天下读书人,天下读书人早就抱蒙元粗腿去了,有几个敢冒着掉脑袋危险与我等共同进退?”第一军团副都指挥使,兵局主事刘子云也读过几天书,言辞比他稍微温和些,但里边包含的火药味道也浓烈到了极点。“倒是几位大人素来看不起的贩夫走卒,百工力棒,始终与我淮扬生死与共!”

“除了章、冯几位大人,微臣也没看到多少读书人主动来投奔主公。倒是全天下的商贩,差不多能赶到淮扬的,都来过了。并且很多商号即便开在大都,也跟我淮扬暗中往来不断!”内务处主事张松是个顺风倒,见刘子云等人势大,立刻选择站队。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第七军团都指挥使王克柔出身于盐枭,对利益之争看得很透,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司马迁的“弟子”。也紧跟着站起来,引经据典。“读书人科举得官,求得是展胸中之志,留万世之名。其实也是一份读书的红利而!只不过说起来好听些罢了。主公今后得了天下,再开科举,就不信他们不来。”

“就是,连蒙元的科举他们都趋之若鹜,怎么可能拒绝主公?!”

“他们不来也罢,假以时日,我淮扬各级学堂卒业的后生,未必比那些书呆子差!”

“那些书呆子,满嘴春秋大义,还不是谁刀子硬就跟谁混?我就没见到,有几个读书人肯不做蒙元的官儿,隐居山林的!”

“莫说天下士绅,察罕贴木儿和李思齐等手中的兵马,十有七八都是士绅为之提供!他们不主动与我淮扬为敌,已经算是识相了。怎么可能转而支持主公?!”

“诸位大人眼里看不上淮扬商号,有谁拒绝过淮扬商号的分红?有谁敢保证,失去了淮扬商号,我淮安军将士,还能衣食无忧?!”

……

其他文武们,也纷纷开口,与刘伯温等人针锋相对。

刘伯温等人当然不甘心就这样被对方驳倒,很快就组织言辞,重新发起反击。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不知不觉间,外边的天空已经黑了下去。有一片晚来的乌云,翻滚着遮住初露的星光。大团大团的水汽,在半空中来回飘荡!

苏明哲苦笑着摇摇头,命人点起了油灯。跳跃的光芒,转瞬间将议事堂照得如白昼般明亮。

有一个从谏如流的主公是好事,但大总管府的每一项决策出台,因为朱重九不愿意早做决断,流程都变得十分冗长。像这样的争论,几乎每个月都发生好几次。往往直到一方彻底哑口无言了,才能分出个最终结果来!

“主公,自古以来,商人逐小利而忘大义……”跳动的灯光下,刘基和章溢等人继续据理力争,但是他们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很快就被大伙的驳斥声音彻底吞没。

“谁说商人无义,古有玄皋犒师,宋末也有义商破家以筹军资。即便是李平章,当年也是贩卖芝麻出身。若无他振臂一呼,岂有我淮安军之现在?”

“商人逐利逐在明处!不像某些人,满嘴忠义仁孝,却给蒙古人舔勾子,说什么夷狄入夏则夏!”(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