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黄雀(下)(第2/3页)

“王克柔、张士诚和郭子仪等人,能否听从你的提议,减少向淮扬输送各类物资?”朱升神秘地笑了笑,明知故问。

朱重八的脸色瞬间变得通红,紧闭上嘴巴,无言以对。

答案很明显,无论为了自家生存和扩张,还是为了获取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奢侈之物,其他群雄都不会停止向淮扬运送粮食和生铁。而自己,也没任何勇气,去提出一个共同针对淮扬的倡议。否则,恐怕头天把书信送出去,第二天,上述几家诸侯,就联手打到安庆城下来!甚至自己的名义上司郭子兴,都会立即大义灭亲!

“唉!”知道朱重八此刻心里肯定不好受。朱升也不过分逼迫,轻轻叹了口气,闭目不语。

从实力对比上,朱重八与朱重九之间的差别,丝毫不比赤壁大战前的刘备和曹操之间的差距小。在名气和人望方面,此朱亦远不如彼朱。但此朱却知道礼贤下士,知道士大夫乃社稷之纲。知道复礼义、修仁德,以唐宋之法治天下。而彼朱那边,却是纲常失序,礼义无存,从百官到贩夫走卒,人人有口皆言利……

而先贤许衡曾云,“以权治国,不过当世;以利治国,不及三代;以德治国,长治久安。”(注2)

纵观史册,以利治国,数千年未闻其一。昔齐之管仲开女闾,重商贾,齐遂称富。而管仲一死,桓公不久便命丧奸佞之手。齐军出战,亦再罕见胜迹。甚至有人在阵前广抛财货,乱其军心。而齐将纷纷抢夺,置军令于不顾。随即一溃数百里……

如今朱重九走得比管仲更远,可以预见,用不了多久,其治下必将礼乐崩陷,道德沦丧。宦者失其政,士者忘其学,耕者弃其田,权钱勾结,虎狼遍地。而无钱无势者,百死却无处诉其冤声……

越想,朱升的心情越是沉重。肩头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愈发的强烈。古圣所预见的那种人竞相食的乱世就要到来了,其惨烈景象,甚至有可能会超过蒙元当年血洗江南。而作为继承了往圣之学的儒者,自己必须要站出来,必须辅佐一个英雄,力挽天河,拨乱反正……

下午的阳光从透过雕花玻璃窗,照进车厢内,在人脸上投下色彩斑斓的影子。随着车轮的移动,窗外阳光忽明忽暗,人脸上的色彩也变幻不定。

在沉默中过好久,车厢中的宁静,才被朱重八的叹息声再度打破,“唉——!步亦步,趋亦趋,却望其奔逸绝尘!”(注3)

“汝心已死乎?若死,则现在归附,日后必不失齐、梁之位!”朱升终于抬起眼皮,双目中露出两道精光。

齐王韩信和梁王彭越,当年都是汉高祖麾下大将。在汉军扫平天下的战争中,立下了不世之功。而那汉高祖,也如现在的朱重九一般,出身寒微却气度恢弘。但是在天下平定之后不久,齐王韩信就被降职为淮阴侯,虽然小心翼翼地闭门谢客多年,最后依旧难逃一死。而彭越,则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汉高祖派出军队袭击并擒获,最后诛了三族。

朱重八虽然是个赳赳武夫,肚子里墨水却不比寻常书生少。闻听此言,立刻“激灵灵”打了个冷战,抬起头,从牙缝里回应道,“小子以尚父之礼事先生,先生何必辱小子?先生若有拨云见日之策,尽管说出来便是。小子定言听计从!”

尚父之礼,乃周武王待姜子牙,齐桓公待管仲,项羽待范增。都是尊崇无比,一言九鼎。朱重八虽然势力单薄,自打请得朱升出山相助以来,却无时无刻拿后者当作一个睿智的长辈看待。所以朱升即便心里对他有多少不满意的地方,也早被感动吞没得无影无踪了。

故而此刻听朱元璋说出尚父两个字,朱升的眼眶便开始发红。沉吟半晌,低低地说道,“看你这急性子,老夫有说过不帮你么?只是此刻,我和州军战力,尚不及淮安军十一。许多计谋,都无法施展而已。所以眼下你只能暂且隐忍,该服软的之时,必须服软。该拿好处给人家,就竭尽所有。一点点慢其心,惰其谋,让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蒙元那边。然后以安庆为基业,内修政治,外炼甲兵。以儒为本,以百工杂学为用。然后高筑墙,广积粮,静待天时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