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关系(二)(第2/3页)

现在加入淮安军,日子肯定没当一方诸侯舒服。将来,却是新朝的开国元勋。而张士诚、王克柔等人,即便最后放弃手中的一切,断然归附。也永远属于外来户,永远进入不了大总管的嫡系队伍。

以上两种结局到底哪个更好,其实聪明人只要不被眼前繁华所诱惑,立刻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朱某得将军,如虎添翼!”朱重九先客气地还了个标准军礼,然后声音陡然加大,“第六军指挥使王宣听令!”

“末将在!”王宣知道自己的第一道考验来了,回答得极为大声。

“第六军,从即日起,扩编为第六军团。下辖四个战兵旅,四个辅兵旅。各旅及下属部队,一律采用三三制,规模比照淮安其他各军所辖。你出任第六军团都督,军衔为从三品定远将军。军饷器械,皆由大总管府负责供应!”朱重九赞赏地点点头,大声补充。

“谢,谢大总管!”王宣喜出望外,双目当中,有两股热流不停往上涌。

这也是他决定彻底投靠朱总管的理由之一,懂得投桃报李。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蒙古人,还有那些所谓的豪门世家子弟,别人无论替他们做了什么,都被视作理所当然。从不会替对方考虑,更不知道付出必有所酬。

“你不必谢我,从现在起,其他各军也一样要升格为军团。兵器铠甲,我也一样会让作坊努力供应。我这里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但你们各自麾下的士卒,却得你们自己去征募。并且要保证士气和质量,不能强拉!”朱重九摆了摆手,继续笑着补充。

“强拉人入伍的事情,末将在投奔大总管之前的确做过。而之后,末将,末将一直严守咱们淮安军的纪律,牢记于心!”第六军团总督王宣立刻红了脸,讪讪地解释。

“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今后不再犯就行了!”朱重九笑着挥了下手,大度地说道。“我恐怕还要跟脱脱多少较量一番,才会返回淮安。在没走之前,关于部队建设的事情,你可以随时问我。也可以问陈基和吴良谋他们。总之,从今往后,山东道就交给你了。你可以放弃济南和益都,但必须把胶州城再往东的所有地盘,给我牢牢抓在手里!”

胶州往东,就是后世青岛、烟台和威海三地。东、南、北三侧都被海水包围,仅仅守住从莱州湾到胶州港这条直线,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这个任务,比守住眼下淮安军所有在黄河以北领土,相对要容易得多。王宣心神大定,又将手指举向太阳穴,“末将绝不敢辜负大总管的信任。若有差池,宁愿提头来见!”

“你先别忙着发誓。咱们淮安军的规矩是,把事情做到实处,不光挂在口头上!”朱重九笑了笑,继续耐心第教导。“在脱脱抵达之前,你的首要任务就是整军和扩军。以我最近一段时间积累的经验,你可以……”

自桌案上抓起一支削好的炭笔,他开始在白纸上勾勾画画。将自己所掌握的一些练兵知识,和以前的扩军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对方。

抢光了山东东西两道的官仓,困扰了淮扬大总管府多时的粮食问题,就得到了彻底缓解。而元军和洪水陆续退去之后,徐州、宿州和睢阳等地,也需要尽快派遣兵马去收复。如此,淮安军再度扩张,就是必然的事情,根本用不着仔细考虑。

此外,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战争检验,朱重九还发现了淮安军原来编制和火力配备当中,存在许多不合理或者不方便的地方,需要他和麾下众将商量之后,抓紧时间去弥补。所以,不如干脆一步到位。抢在蒙元朝廷下一次大规模进攻之前,给整个淮安军来一次脱胎换骨。

难得被大总管面授机宜,王宣听得非常认真。遇到不懂或者认识比较模糊之处,立刻出言询问。而朱重九也不嫌他愚钝,将所有问题掰开揉碎,循循善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