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较量(二)(第2/4页)

不到五尺的距离上,新兵都不可能射失目标。畲族武士们诧异地瞪圆眼睛,张开双臂,像落叶一般从云梯上掉了下去。

“藤牌,藤牌手过来掩护!”一名契丹百夫长举起门板厚的大刀,厉声咆哮。

一小队毛葫芦兵举着藤牌冲上前,对准缺口的位置,组成盾墙。数名弓箭手迅速靠近,手中破甲锥毫不犹豫地压上了弓弦,只要一个呼吸,他们就能将强弓拉满,给缺口守卫者致命一击。忽然间,在枪阵后,出现了一个半尺粗的炮口。

“轰!”被淮安军戏称为喷子的虎蹲炮射出数百粒弹丸,被火药推着迅速后退。

“啪啪啪啪啪!”手指肚儿大小的铁弹砸在藤牌上,如雨打芭蕉。转眼间,以坚韧著称的藤牌就千疮百孔。后续飞来的弹丸越过阻碍,毫不留情地砸在了蒙元射手的身上,将他们一个个打得浑身上下布满了弹孔。

“呯!呯!呯!呯!”十名的火枪兵出现在长枪兵身后,将枪管架在袍泽的肩膀上,向外射出了铅弹。

缺口附近的元军人数顿时就稀落了下去,四、五名叫嚣得最凶的士卒同时被子弹击中。倒在地上,血流成河。

“呯!呯!呯!呯!”又一支火枪兵赶来,站在第一波火枪兵身后,将枪管探出了缺口。更多的蒙元士卒被射死,剩下的嘴里发出一声惨叫,掉头便逃。

“嗖!嗖!嗖!”一波箭雨从半空落下,将逃命者全部射杀于地。下一个瞬间,冰雹般的羽箭,便覆盖了整个缺口。

躲闪不及的淮安士兵藏颈缩头。按照平素训练多次的应急方式,尽力用头盔边缘和前胸甲迎着羽箭下落方向。

“叮叮当当”的金属撞击声不绝于耳。大部分羽箭,都被铁盔和板甲给弹飞出去,不知所踪。只有零星一、两支因为角度和位置,收到了奇效。受了伤的淮安勇士迅速将武器放下,挣扎着让开。后面的弟兄迅速堵上他留下来的空档,双手从地上捡起长枪或者火枪,对准即将扑上来的敌人。

“轰!轰!”“轰!轰!”临近城墙段,数门虎蹲炮调转方向,对准城墙缺口处的敌军轮番发射。

在不到二十步远的距离上,这种重量只有六七十斤,专门用来发射散弹的小炮,简直就是神器。每一个炮口,都能喷出数百粒手指肚大小的弹丸。四、五门虎蹲炮对准同一个目标,立刻就能将目标附近方圆半丈大的区域彻底覆盖。一轮打击过后,城墙缺口附近便再也没有任何活着的蒙元士兵。一些正着急赶来送死的,也马上停住脚步,转身逃走。

“轰!”“轰!”“轰!”又一轮弩炮射来,砸在某段城墙内外,硝烟将这段城墙彻底吞没。

“轰!”“轰!”“轰!”临近炮台上,加刻了膛线的六斤和四斤火炮,纷纷还以颜色。在炮团长孙亮的统一指挥下,集中火力,挨个拔除对手的弩炮。

一百五十步的距离,令双方的准头都大为增加。当炮弹密度也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几乎每一轮反击,都可以令一辆弩炮车被还原成零件。然而,剩下的其余弩炮车却死战不退,趁着淮安军的火炮没找到他们头上的时候,拼命地向城头倾泻弩箭。

每一支弩杆的前部,都装填了大量黑火药。通过刺探、收买和反复实验等多种手段,眼下蒙元军中的火药配方,与淮安军自己配备的已经基本一致。巨大的爆炸威力,令整座江湾新城都不断颤抖,颤抖,摇摇欲坠。然而,只要城墙还未倒塌,便有一个个淮安勇士,从垛口处探出火枪,瞄准外边的敌军,发出致命一击。

“呯呯呯呯!”一排子弹飞过,将刚刚跑过浮桥的七八名元兵,被挨个放倒。

“轰!”一支弩箭撞在城墙上,猛然炸开。巨大的蘑菇状云朵,笼罩了附近半丈宽的城头。周围的元军大声咆哮,挥舞着兵器,抬着云梯,准备收获战果。硝烟被风吹走,十余名被熏得满脸漆黑的淮安勇士,从城墙后再度探出火枪,“呯呯呯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