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跨海(第2/3页)

而朱重九为了加强淮安水师的力量,竟然毫不犹豫地将制造罐子玉的秘方卖了出去。并且据说还跟大食人达成了某种协议,此后三十年之内,不会再将秘方卖给除了淮扬商号之外的第三家。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不知道令多少人捶胸顿足。而听在傅有德等有识之士耳朵里,却绝对是另外一番滋味。

唯大英雄,才舍得身外之物,去追寻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唯真豪杰,才不会蝇营狗苟,光顾眼前。他今天为了挽救东路红巾,舍得一份点石成金的秘方。他日后得了天下,就不会因为舍不得几百亩良田,学那汉高祖刘邦,给昔日舍命相随老兄弟们来个鸟尽弓藏。

“怪不得,淮安军这两年能崛起如此之快!”听了傅友德的话,丁德兴也是好生钦佩。芝麻李已经是他见过最大气的人,而今天看来,朱重九的胸襟气度,显然更在芝麻李之上。就凭着这份儿胸襟气度,其他豪杰就没资格跟他去争什么东路红巾之主。当然,其他任何豪杰,也不可能有朱重九这么丰厚的家底儿。

“傅某佩服的,不光是朱总管做事情舍得下血本儿!”难得找到一个与自己有共鸣的对象,傅友德想了想,继续说道。“傅某还佩服,他目光的长远。丁兄你注意过没有?这船上,无论是操帆的,还是收拾甲板的,有几个不是行家里手?换了别人,即便一下子白得了几十艘战船,他能找出这么多合用的水手么?”

“这……”丁德兴听得微微一愣,两眼旋即又睁得老大。

傅有德说得没错,能将十几艘战舰操纵得如此整齐划一的,绝对不可能是一群从没出过海的新丁。而以每艘船需要四十名水手算,十五艘战舰,至少就得六百名水手来驾驭。六百余名海上行船的行家老手,仓促之间,怎么可能招募得来?除非,除非他朱重九在半年之前,就已经打算组建一支海上力量,从那时起,就开始为现在打根基。而那时,淮安军不过刚刚占据了扬州,朱重九正被六十万灾民逼得焦头烂额。

半年前,刚刚夺下扬州城没几天,就已经开始准备组建海上力量。甚至在半年之前,淮安军就已经开始谋划,跨过北沙和灵山之间数百里水面,直捣胶州。还有可能,早在半年之前,朱重九已经谋划过,从淮安出发,借水路扑向千里之外的直沽,进而逼迫大都。天哪,这是何等长远的眼光?换了别人,恐怕想都不敢去想!

“还有这甲板上的弟兄们。丁兄,你在别处,看过如此守规矩的弟兄么?”傅友德却意犹未尽,继续充满钦佩地问道。

甲板上已经陆续有人上来放风,都是昨天半夜登船的淮安军将士。然而,他们却不是乱哄哄的东一簇,西一波,四下闲逛。而是严格遵照几个水手小头目的指引,很均匀地分布在两层甲板的各个方向上。如此一来,船只的平衡就很容易得到保证。再多的人从内舱里走出来,都不会给船老大和水手们带来麻烦。

拜徐淮各地经常闹水灾所赐,将士们都不怎么晕船。所以到了甲板上之后,就纷纷站直了身躯,扶着护栏,四下观赏风景。而天空中,此刻南风却突然加大了数分。吹得风帆全部鼓了起来,推着战舰切开碧蓝色的水面,上下起伏,鳞爪飞扬。

在南风的帮助之下,战舰行得极快。没等太阳走到天空正中央,郁州岛已经出现在前方的水面上。早有占据了此岛的红巾军将士,准备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待舰队一落锚,就划着木筏,将吃食和茶汤送了过来。

吃完了午饭,战舰先朝东北方航行了一个时辰左右,然后掉头奔向正北。四周已经都看不到岸,只有望楼里的瞭望手,通过长长的望远镜,还能找到一些小山或者露出水面的礁石为参照物,不断用旗帜和号角与舵手联络,矫正航向。当太阳坠入西侧的云层之后,瞭望手们也停止了工作。整个舰队就像彻底迷失了般,在薄暮中继续默默地高速驰骋。除了舰长和舵手之外,谁也不清楚他们到底在朝哪个方向走,目的地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