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毒计(下)(第4/5页)

“嗯,此言甚善!”朱重九在不被气晕了头的时候,倒也是个能虚心纳谏的。立刻点点头,低声吩咐,“苏长史,此事就交给你来安排。你前一段时间不是结交了许多说书人么,拿出些钱来,让他们把淮扬的新政编成段子,四处传唱,效果应该不会太差。”

“是,微臣遵命!”只要对朱重九有好处的事情,苏明哲才不在乎采取什么手段,立刻起身接令。

“善公!”朱重九看了看欲言又止的逯鲁曾,继续吩咐,“士林那边,还请善公多写几封信,代朱某辩解一二。此外,淮扬地区的所有报纸,不管是官办的,还是商号私办的,善公都可以派人先管起来,让他们替我淮扬说话。”

“是,老臣遵命!”逯鲁曾拱了拱手,沉声答应。

“你们几个,则想办法多跟商号和往来行商沟通。让他们在赚钱之余,想想怎么才能赚得更长久!”朱重九转过头,又将目光落在身后的一众幕僚身上,继续补充。

“是,主公!”众文职幕僚齐齐拱手,躬身领命。

“三益,你看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尽管直说!”朱重九点点头,将目光再度转向章溢,和颜悦色地请教。

“微臣这里,还有一个缓急之策,想请主公考虑!”章溢想了想,迟疑着说道。

“怎么个缓急法?你不妨说仔细些!”朱重九皱了皱眉,低声吩咐。

章溢点点头,再度拱手,“实不相瞒,以微臣之见,都督时下所行之策,有些操之过急。在淮、扬、高邮三地还好,毕竟这里土地贫瘠,百姓多半靠煮盐、帮工和经商为生,新政对他们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至少,不会绝了任何人生路。其他地方,则是不然!”

“嗯,这个我知道了。你继续说!”朱重九想了想,无奈地点头。

在一个完全的农业社会,想大规模推广工业化,阻力的确非同一般的大。如果不想血流成河的话,的确需要步子稍微放缓一些。

“所以,微臣以为,我军若是离了两淮,则必须以争取民心为上!”章溢很小心地避开一些字眼,用民心取代士绅之心,或者在他眼里,这二者并没有明显的不同。据他以往的人生经验,大多时候,百姓都会唯当地士绅、族长马首是瞻,不会自己考虑事情,不会仔细权衡利弊。

“的确!得民心者,得天下!”朱重九笑了笑,叹息着点头。

“所谓缓,就是在淮扬之外,暂且不要过早推行将奴仆改为雇工之策,而是重拾光武仁政,严令其不得残害奴婢。对于肯主动响应新政者,则重奖之。或赐以一、二开作坊生财之道,或赐予某种货物在当地的专营权,令其他旁观者权衡利弊,自行决定是否效尤。”

“嗯——!”朱重九低声沉吟,不置可否。光武仁政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不甚清楚。但从章溢的说辞上来推测,应该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号召,没有什么实际法律效力,并且也未必能得到有效的执行。这与他原来的打算,严重的不附,甚至会严重地拖慢他的初级工业化设想之实现,让人心里觉得很不舒服。(注2)

“主公可以在新得之地,设立一个年限。或三年,或者五年,期限之内,一切照旧。但期限过后,则任何人不得再买卖奴仆。”知道朱重九不是那么容易让步,宋克赶紧在一旁补充,“对于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化纳粮也是如此。肯主动响应我淮扬军的,不妨许他一些好处。在开办作坊,经营货物,或者其他方面,给与大力扶持,在其应纳总数的份额内,也做一些减免。对于袖手旁观,不肯主动投效者,则不承认其为士绅,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一切从严!”

先以缓和年限慢其死志,然后再诱之以利,分化拉拢,虽然与朱重九理想中的情况相差还是很远,却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至少,推行起来,会比一切严格按照淮扬这边的规矩办,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