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国策(上)(第2/3页)

“鱼,固然是吾所欲也!”刘基正愁找不到说话的由头,眼前灵光一闪,立刻拍打着桌案感慨,“然想到今后天下就要流血漂杵,刘某便食不甘味!”

“师弟这话何意?”施耐庵的笑容一僵,夹菜的筷子也停在了半空当中。“莫非师弟以为,我等不动刀兵,蒙古人就会自行退往塞外么?”

“非也,古来胡人无百年之运!”刘基笑了笑,轻轻摇头,“而蒙古人入主中原已经七十余载,气数当尽。十年之内,即便大总管不誓师北伐,也会有其他人传檄天下,号令群雄奋起,光复汉家河山!”

“呵呵!”罗本举着酒杯自己喝了一口,摇头不语。实在不想跟刘师叔浪费唇舌了。十年之内,传檄天下。没有淮扬军参与,群雄连像样的兵器和铠甲都造不出来,谁还好意思腆着脸去号令群雄?

章溢和宋克两人先前跟刘伯温曾经争论过,知道他接下来一定会想方设法将话头引向大总管府的施政纲领上,便双双放下的筷子,竖起耳朵听施耐庵如何回应。

果然,施耐庵立刻着了刘基的道,放下筷子,高兴地举起酒盏,“除了我家主公,还有谁担当起如此大任?!伯温,你既知道朝廷那边气数已尽,何不就此留在扬州?咱们师兄弟一道,辅佐主公重整华夏,再现汉唐盛世!”

他是真心欣赏自家师弟刘基的才华,所以竭尽全力想将对方拉入淮扬大总管幕府。也相信自家主公得到了刘基的辅佐之后,能够肋生云霓,化蛟为龙。谁料刘基心中所想,跟他完全格格不入。笑了笑,摇着头说道:“若论兵锋之锐,天下群雄,谁也比不上淮扬。然吾辈欲重现汉唐盛世,却不可一味地仰仗兵锋。否则,纵使驱逐了蒙元,也不过是以暴易暴而已。顶多是秦皇之业,照着大汉四百年盛世相去甚远!”

“啪!”罗本将酒盏往桌案上一顿,怒容满面。“够了,伯温。我家主公以礼相待,你不愿留下也就罢了,何必一而再,再而三地口出恶言?”

骂过了刘基,又迅速站起身,冲着朱重九深深俯首,“主公,本有眼无珠,引荐了一个狂夫来。请主公责罚!”

“他是他,你是你,何必混为一谈!”朱重九笑了笑,轻轻摆手,“清源,稍安勿躁,且听青田先生把话说完。朱某在这里到底有哪里做得不对,怎么就成了第二个秦始皇了?”

“哗啦”,没等罗本接口,周围的侍卫们,全都将手按在了刀柄上,对着刘基怒目而视。

他们读书少,先前没听明白刘基在说什么。到了此刻,才知道原来这个胆大狂徒,居然将自家主公比作了千古第一暴君秦始皇。这让一群直心肠的汉子如何忍得?当即,就准备一拥而上,将胆大包天的狂徒推出楼去碎尸万段。

“退下!”朱重九狠狠瞪了众侍卫一眼,大声喝令,“咱们这里,什么时候不准别人说话了?他说他的,咱们自己做咱们的。哪有听了剌剌蠱叫,就不种庄稼的道理?!”

“哼!”徐洪三等人狠狠瞪了刘基两眼,缓步退到了墙边。

“子安不必担心,朱某不会听了两句逆耳的话,就拿你师弟怎么样!”斥退了一众侍卫,朱重九又将目光转向仓惶站起来的施耐庵,笑着承诺。

“多谢主公宽宏!”施耐庵叹了口气,红着脸重新坐下。心中却后悔得只冒苦水,“施彦端啊,施彦端,没事儿你招惹刘伯温干什么?这下好了,非但没让此人留下来,反而影响了罗清源的前程!”

“青田先生有话请直说,不必学那三国祢衡。朱某不会做那江夏黄祖,也不屑去做曹操和刘表!”朱重九又笑了笑,冲着刘伯温轻轻点头。

若说肚子里一点儿火气没有,那是自欺欺人。但想到刘伯温在另一个时空中的赫赫威名,朱重九就不愿意对此人过分苛责。毕竟,这是辅佐朱元璋驱逐鞑虏的一代名臣,自己连张士诚、朱元璋都没碰一下,又何必让此人死在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