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天算(二)(第2/3页)

“也是!”受到宋克的利落劲头感染,章溢笑了笑,脸上多少有了几分血色,“朱总管如此相待,章某还有什么好迟疑的?走,先去跟朱总管讨碗水酒喝再说!”

“师弟,你呢?”施耐庵虽然书生气十足,但毕竟江湖上亡命多年,见识过许多豪杰人物。因此稍微迟了半拍,就意识到问题根子在刘基身上。笑了笑,直接找上了正主。

刘伯温也不闪不避,点头点头,笑着回应,“朱总管折节相邀,刘某怎好推三阻四?走吧,大伙一起去拜见一下,这个闻名遐迩的豪杰!”

“如此,几位且随我来!”施耐庵又是微微一笑,转身,带着大伙径直往外走。

刘伯温和章溢、宋克三人互相看了看,举步跟上。不多时,就来到了集贤馆大门口。举目朝外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大,肤色黝黑,脑袋剃的光光的秃子,正和学局主事禄鲲,站在门外聊天。发现大伙走出,立刻笑着迎了上来。

“这……”刘伯温等人又是微微一愣。早听说过朱重九原本是个杀猪的屠户,也没指望此人有多文质彬彬。但凡是拜读过那首《沁园春》者,有几人心里不存着些许期待。总希望能写出如此绝妙好词的大家,是个风流倜傥的儒者。谁料想,期望与现实之间,落差居然如此巨大。

就在大伙微微一愣神间,朱重九已经走上了台阶。抢先躬下身去,长揖及地,“华夏遗民,徐州屠户,不知道贵客莅临,未曾倒履相迎,实在失礼,失礼!”

这番话,说得又是令人哭笑不得。遗民两个字,是指前朝留下的百姓,或者遗老遗少。而南宋亡国至今已经七十余年,哪里还有什么遗民?!况且朱重九以遗民自居,也应该是大宋遗民,怎么能用“华夏”二字。

但细究起来,用这两个字又没什么大错。周时,将守礼义之族人称为,“诸华,诸夏”。而不通礼仪的蛮族,则称为“四夷”。他朱重九既然造了大元朝的反,当然不会再认同蒙古人也是华夏正统。故而拿华夏遗民身份自居,亦未尝不可。

只是这句话从他朱重九嘴里说出来,简直别扭到了极点。特别是再跟后面那句徐州屠户相接,绝对是不伦不类。至于倒履相迎云云,典故的确应景。但接下来那句,就又成了大白话,让人不亲眼看到,根本无法相信是从同一个人嘴里说出来的。

好在刘伯温反应非常快,又是微微一愣后,就大笑着还礼,“将军言重了。某等乃为山野之人,偶然兴起,路过贵地。岂敢劳将军……”

“师弟又在顺口胡说!”没等他把话说完,施耐庵抢先打断。“主公,这位就是我师弟。他有些食古不化。主公千万莫与他计较。这位,乃是龙泉章三益,这位,则是长洲宋仲温,他们三个,都是江南有名的才子!”

“久仰三位大名,只是以往军务繁忙,无法登门求教。今日得见,足慰平生!”朱重九再度拱手,按照记忆中《三国演义》里的腔调,笑着行礼。

这句话,说得比先前那句顺畅得多。章溢、宋克和刘伯温三个,也终于都缓过了口气来,上前重新跟他见礼。

朱重九虽然读书少,但左有施耐庵,右有罗贯中两位大神,身后还带着个两脚书橱老丈人禄鲲,倒也不至于过分露怯。几句寒暄过后,就顺利跟三个客人熟络了起来。

“集贤馆里伙食颇为粗陋,此刻正值鲈鱼堪脍,三位不妨与我家主公到临近的酒家坐坐。大伙边喝边谈!”罗本与朱重九相处的时间较长,知道自家总管并不是很擅长跟陌生人说场面话,所以主动替他发出邀请。

“如此,就叨扰朱将军了!”刘伯温和章溢、宋克三人又互相看了看,一起点头。

刚才相处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三人都觉察到了,朱佛子读过的书,恐怕不是很多。至于读书少为什么还能做出《沁园春》这种一代名句来,恐怕要么就是神迹,要么就是有人事先做好,让他背熟了,然后再公开出来附庸风雅的。反正眼下这么干的草莽豪杰也不止朱重九一个,大伙都心照不宣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