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路(第3/3页)

有道是,不怕见识短,就怕没见识的机会。当发现好名声所带来的巨大红利之后,无论是黄老歪,苏先生,还是后来科举入幕的陈基,罗本等人,如今都开始本能地维护淮扬系的整体形象。所以对于资助书院这种给读书人涨脸面的事情,他们是一百二十个赞成。

“家师,家师当年有位好友……”深深吸了一口气,扬州知府罗本壮着胆子说道,“是个当世大才。天文地理,历法术数,几乎无一不精。只是,只是此人以前,以前……”

“不用只是,只要他肯来,你尽管写信去请便是!至于他以前做过些什么,只要不伤天害理,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唯恐罗本有所顾虑,朱重九非常爽快地打断。

因为傍晚刚见过施耐庵和沈富,他对罗本推荐的人,充满了期待。而后者也没让他失望,很快,就收拾起心里的忐忑,拱了下手,大声补充道:“他以前做过蒙元那边的官,但是因为不肯跟别人同流合污,所以一直都郁郁不得志。最近臣听恩师说,他刚刚从杭州那边逃出来,正找不到去处。如果能请到扬州来,无论进入大总管幕府也好,自己开书院也好,总比便宜了别人强!!”

“做过蒙元那边的官?”朱重九稍有犹豫,然而看到逯鲁曾,就立刻下定了决心,“无妨,只要他肯来就行。你尽管给他去信。此人叫什么名字?在士林当中声望很高么?”

“他叫刘基,字伯温,是元统元年进士!”罗本想了想,正色回应。(注3)

注1:关于张献忠屠蜀的事情,流传甚广。有人居然信誓旦旦地记载,被杀六万万,也就是六亿。而当时中国总人口,不过一亿出头。

注2:上文中,把吏局和户局的关系弄混了。负责选拔人才的应该是吏局,不是户局。已经改了过来。

注3:本章和上一章,都是朱重九的一些感悟。稍显凌乱,但不能忽略,大伙如果不喜欢,尽可以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