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朱公路(中)(第2/3页)

说起盐业,张士诚立刻不像先前那样拘谨。比比划划,将高邮一带盐户的生活,制盐的工艺,以及几个大盐场之间的竞争关系,说了个清清楚楚。直到跟在旁边的毛贵轻轻咳嗽了一声,才发觉自己答非所问。讪讪地拍了一下脑袋,低声解释,“末将,末将在受契哲笃的征召之前,就是,就是个贩盐的。所以,所以提起,提起这一行来,就,就觉得亲切!”

“你将来要是不想带兵了,倒是可以去做盐政大使!”朱八十一笑着调侃了一句,缓解气氛,“那照你这样说来,高邮官府还算过得去?”

“跟别的地方比,的确还过得去!”张士诚点点头,如实回应。随即,意识到自己这么说有些不合适,又快速补充道,“但,但管事的毕竟都是蒙古人。平素不招惹他们还好,如果招惹了,肯定死无葬身之地!”

“嗯,明白!”朱八十一叹息着点头。在南下之初他就已经发现,高邮府的老百姓,对红巾军并不怎么欢迎。换做后世朱大鹏那个时代的说法,整个高邮府上下,都没太强的民族意识。对沿运河南下的红巾军,并没有出现期待中的赢粮影从情况。相反,他们的眼睛里,朱八十一还能看到隐隐的敌意。仿佛红巾军只是一群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幸福和安宁一般。

所以朱八十一才迫切地想了解,当地官府的施政情况。结果越是了解,越发现自己过高地估计了这个时代人的民族意识,也过低的估计了蒙元官吏的施政水平。他甚至警觉地发现,如果红巾军不尽快提高自己的施政能力,不能给治下百姓带来更多实际好处的话,眼下虽然地盘扩张得飞快,民心却有可能倒向朝廷那边。毕竟,再烂的秩序,也好过一片混乱。而红巾军,正是这个混乱时代的始作俑者。

“大总管是担心百姓们不拥戴您么?”毕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当不再像先前一样紧张之后,张士诚立刻猜到了朱八十一心思。想了想,低声补充,“其实这倒没什么可担心的。老百姓只在乎能不能有碗安稳饭吃,不在乎谁掌管着官府。也不在乎官府里头坐的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倒是遍布两淮的那些堡寨……”

偷偷看了看朱八十一和周围人的脸色,他继续低声补充,“淮扬这一带,特别是西面的安丰、庐州,宋时就是一片大战场。素有结寨自保的传统。而那些堡寨的主人,要么是将门之后,要么是绿林豪杰,个个都能使得一手好枪棒,兵书战策也多少懂得一些。如果不能彻底收服了他们,地方上就很难安定下来。一不留神,有可能就出大乱子!”(注1)

“嗯?”这倒是朱八十一先前没注意到的情况,忍不住微微皱眉。傅有德在一旁看到了,想了想,低声解释,“的确如此,汝宁府那边,末将听说已经发生好几起堡寨造反响应蒙元官府的事情了。全亏了刘大帅手里有兵多炮利,才将那些不安分的家伙镇压了下去。”

“前几日投效总管您的那个王克柔千户,以前就是个寨主!”仿佛要替自己的话找证据,张士诚继续低声补充,“末将以前在高邮城里的同行,也有不少是各家堡寨拍出来的好手。如果到了扬州那边,官府和堡寨之间的关系更密。镇南王孛罗不花麾下的几个心腹爱将,都是寨主出身。几年前全靠着他们出力,镇南王才能接连讨平了集庆的义军和靖州的吴天保!”

“原来是这样!”朱八十一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到目前位置,此番南下之战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总给他一种非常不踏实的感觉。仿佛自己稍不留神,到手的胜利就会不翼而飞一般。直到今天听了张士诚的提醒,才终于发现,危险隐藏于什么地方。但如何解决这些危险,却是半点儿头绪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