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余浪生波(第5/6页)

折子渝道:“杨玉环身份尊贵,迫死之后谁敢验看尸体以辱皇帝?史载,三军将士闻贵妃已死,即欢呼雀跃,叛将陈玄礼免甲胄望宫帐而拜,自始至终,也没验看遗体。安禄山造反时,玄宗逃的仓促,有几个遣唐使也随着他逃离了长安,据说,杨贵妃是被高力士、陈元礼、谢阿蛮所救,委托遣唐使藤原刷雄、阿培仲麻吕东渡日本。此事虽未传扬天下,不过还是被一些人知道了底细,白居易《长恨歌》中说‘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出。’‘忽问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就是暗指此事。”

永庆小嘴微撇:“终是穿凿附会,虚无缥缈。”

折子渝道:“或许是吧,不过杨玉环平素待人宽厚,与高力士、陈元礼等交情深厚,若是被救,倒也可能。马嵬兵变之后,到了巴蜀寿王的地盘,那些和马嵬事变有关的人凡是落到李瑁手里的都给他杀了个精光,包括肃宗皇帝的儿子建宁王,那可是皇室宗亲,可是独独陈元礼活蹦乱跳,平安无恙。若非有援救杨玉环之功,很难想象仍然深爱着杨玉环的寿王李瑁,把自己的堂兄弟都杀了,却偏把她留下来……”

她沉默了一会儿,轻轻一笑:“谁知道呢?国家社稷兴衰,强要一女人为担负,实在不公。如果她真的死里逃生,很好!”

永庆公主咀嚼着她这句话,总觉得她话中别有深意,侧身看了看她,她正眺首远望,又似无心之语。

在汴梁的时候,折子渝就接到了狗儿送回的消息,她和竹韵分头往西南追寻,狗儿找到北汝河的时候已经迟了一步,眼见船只半沉,大火熊熊,皇城司的人将几具尸体从半沉的船上拖下来,她也只能望河兴叹,悄然返回。

因为自己带着永庆公主,而朝廷画影图形已遍布天下,折子渝带着永庆公主寸步难行,留在汴梁更是危机重重,又不能弃之不顾,所以折子渝得到回信后,便让狗儿再去找回竹韵,两人马上返回河西,把这里的情况禀报杨浩,免得让他挂念,而自己则带着永庆公产,在薛良的安排下暂到海外避避风头。因为担心永庆公主路途中情绪激动,生出什么意外,所以直至今日,她还没有把宋娘娘和赵德芳的死讯告诉永庆。

像这种追捕威胁皇权的案件,不要说一个月两个月,就算是十年八年,三五十年也是不会停止的,明朝的建文皇帝、清初的朱三太子,就是如此,哪怕这事情只是捕风捉影,朝廷也是宁可信其有,而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追查此事,务求稳妥。不过,朝廷不可能把精力永远放在这上面,时间越久,追查力度也就越松,子渝估计顶多半年时间再回中原,只要低调一些,谨慎一些,就能安全回到河西。

当然,她还有第二个选择,就是抵达日本后再取道辽国,自辽国回河西,不过眼下西夏国和辽国的关系比较紧张,而辽国在宋国的探子很多,永庆公主的画像很可能已经传到了辽国,如果取道辽国,他们人生地不熟,几个远道而来的汉人是很容易引起别人注意的,身边又没有人拥有竹韵那样足可鱼目混珠的易容绝技,还是等在日本好一些。

大船在隅田川港口停下了,这里是后世的东京附近,此刻还是一片荒芜,所谓的城堡较之中原的小城还差了一些,稍微像点样子的几幢房子,不是领主、高阶武士的住处,就是中国商人在此的落脚之处。

一见中原大船来了,码头上一些光着脚丫、头缠白布的日本人凑了上来,忽拉一下围住了管事,点头哈腰地和他讲妥了价钱,便兴冲冲地去卸运货物了。

薛良、张怀袖两夫妻带着折子渝、永庆公主和张十三另搭了一条踏板,走上了码头,码头上,张夫人站在前面,张兴龙的小妾福田小百合双手按膝,规规矩矩地站在她的后面。几人一上码头,张夫人就兴冲冲地迎上来:“快快快,快让我看看我的乖外孙,唉哟哟,几个月不见,又长胖了,可疼死姥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