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本凡人(第3/3页)

这种包含了统计学和数学模式的陈述,清晰明了,听来一目了然,远比那些做惯了经史文章的官吏所做的宏篇大论更容易抓住重点,听得众人频频点头。杨浩罗列的十分清楚,对每一项措施的针对、产生的效果、可增的数量,都有明确说明,如果真能执行下去,可以预见,的确可以让大宋都城安然渡过这个难关,其可行性较之楚昭辅的分兵屯田和赵普的提高动力、疏散百姓计划要强得多。

杨浩陈述已毕,便退到了一旁。楚昭辅是个大老粗,只觉杨浩这个计划天衣无缝,一时喜得心花怒放,就差抓耳挠腮了,他眼巴巴地看着官家,只盼官家吐出一个“准”字来,自己就可以得脱大难了。回头官家再治他的罪,大不了换个官儿做,离了罗公明,这个三司使他还真不敢继续做下去了。

其余众官却听的十分用心,赵匡胤也没有急于表态,赵普、赵光义等人轮番提出自己的疑虑,杨浩只好又走到殿中一一作答,最后他向官家禀道:“官家,此番解决运粮大计,犹如一场艰苦万分的硬仗。微臣这番计划,需要宰执大人、枢密院、三司使、开封府,乃至工、刑、兵、户各部,以及地方官府、发运司、转运司、籴便司等通力合作,御使台、各路各道的观察、监察全力督促,方有希望得以贯彻执行。官家坐镇京师,宰执大人掌控全局,南衙承担承启,为求万无一失,还需官家派遣一得力之人执王命节钺亲赴江淮,手操刑杀大权,如帝亲临般就近指挥,方保切实执行,无虞失控。”

杨浩上朝前,赵光义只匆匆看过他的条陈,却不知道他还有这个说法,脸色顿时微微一变,大宋从来没有放权如此之重,其余诸官也是尽皆色变,纷纷望向官家,赵普心中电光火石般一转念,却突地从班中走了出来,长揖说道:“臣,附议。臣,有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