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马车(第2/3页)

若不可得,便等时机成熟时,在安南择一人,封其王,辖其地,官制体系一应从我大明之制,但是官员任免由其自便,地方一应事务,由其自理,祸福休咎,陛下想管就管,不想管那也是他们自己的事,不致加重我大明的负担。再以后,如果时局能向着对我大明有利的方向发展,再顺势而为,岂不比现在事半功倍么。”

夏浔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想得出更妥当的办法,这就是他针对当前时局所想出的办法:先打打看,征服得了就征服,征服不了到时再退一步,封其土王,自辖其地,半独半统,地方自治,但是这个王却不是属国之王,而是藩王,类同于周朝封的诸侯。

这种程度的控制,不致激起他们的强烈反弹,因为除了一个名份,其他的都是他们自己在治理。权利是他们自己的,义务也是他们自己的,这种情况下再反,就是他们得不偿失了,这笔账只要不是太蠢的人,都能算的明白。

而大明依旧是他们的君主,比起本来的历史上,连绵二十多年的战争,搭进去无数的人命,把大明的府库都折腾空了,最后才被迫签订“城下之盟”,结果这城下之盟签订之后,还没等宣布出去,体面地主动撤兵,整个交趾就已被人家武力收回要强的多。

同时,这个谋划的关键之处在于,法理上,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大明的一藩,主动权掌握在大明手里,而这恰恰是现在的安南统治者不大在乎的一点,那么未来时机成熟的时候,要纳其地为内郡,完全合理合法。又或那时候大明帝国已经寿终正寝,继承其衣钵的中原王朝也依旧是安南合法的主人。

朱棣沉思良久,才道:“未来的事,且看时局如何变化,再做相应对策吧!朕病体刚愈,易生疲乏,现在思虑久了,又有些困倦,你先回去吧,朕要歇一歇!唔,乘朕的御辇回去!”

夏浔怔了一怔,乘御辇?这是莫大的殊荣,只有帝师或年老德昭的老臣,才偶尔享受一次这种待遇,在封建礼教君臣父子的年代,这是可以写入史书的隆重大事,夏浔哪敢答应,连忙逊辞道:“皇上隆恩,臣惶恐!臣骑马来的,还是骑马而归吧!”

朱棣笑了笑,道:“你为朝廷立下莫大功劳,朕却不能赏你,深以为憾。还不叫朕表表心意么?”

帖木儿是被大明辅国公刺杀的,这事情绝对是机密中的机密,比那五十年、一百年后方可授权解密的重要档案还要重要,只要帖木儿帝国一日不亡,这个秘密就绝不会公开,所以夏浔立下的这桩夺天之功,实在是无法奖赏。赏虽无法赏,朱棣这么做,显然是在向夏浔表示谢意。

君臣父子的封建礼教下,臣子为君王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就算以身代君,替主去死,也是天经地义的,朱棣能这么做,那是极为难能可贵的一件事。夏浔略一迟疑,只好躬身道:“君王赐,臣愧受了!”

乘着那平稳无比的御辇离开御道,转入小巷梧桐树下,光线穿过树叶投下斑斓的影子,窗帘时明时暗,如染碎花。夏浔斜倚上车壁上,陷入沉思当中。

眼下,安南局势一如他当初所料,大明陷入了泥淖,一双泥足想拔也拔不出来。他不是上帝,不能包揽一切,也不能让世间一切尽随他的愿望而发展,眼下他只能尽量做好善后之事,尽量避免本来历史上数十万大军在安南持续数十年之久的战争,从而给大明造成的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至于将来,现在尽量铺好路,留下个伏笔,子孙们要是争气,时机成熟时自然能拿回来。子孙们若是不争气,就算是现在这些家业,也会被他们败个精光,祖宗就算累吐了血再给他挣来多少,还不是给别人做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