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战神后人(第2/4页)

夏浔虽对郭奕轩起了敌意,面上却不好露出来,见他与刘玉珏攀谈兴致勃勃,忙上前道:“老先生,难得在这儿遇上故乡人,请坐下说话吧,只是这儿太过简陋,没有茶水奉上,招待不周,还请莫怪!”

夏浔的肤色已经变成了黎黑色,又有一部络腮胡子,郭奕轩乍一看,倒没瞧出来他也是同胞,还以为是个蒙古人呢,这时一听他说话文质彬彬的,不禁有些惊讶:“这位是……”

夏浔长叹一声道:“一言难尽,老先生且请宽坐,咱们慢慢聊!”

郭奕轩也不客气,看一口箱子上面还算整洁,就拿它当了座椅。这郭奕轩在这里得见中原同胞,十分的兴奋,他很健谈,同时对于郭家先祖功业十分的自豪,刘玉珏一问,他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说起来,这郭家自唐以后,还真是到了金元时期,才算重新辉煌起来。自郭宝玉之后,郭家名将辈出。郭宝玉长子郭德海曾大败宋将彭义斌,后随阔阔出伐金,屡立战功。郭宝玉的次子郭德山也是战功赫赫,后来受封为万户侯。

他的孙子郭侃更为厉害,作为蒙古的西征副元帅,郭侃随旭烈兀西征印度、沙特阿拉伯、伊朗、叙利亚、埃及、法兰克,破七百余城,被他的对手誉为“东天神将”,成为攻克巴格达、饮马地中海、大败十字军的唯一汉将。

除了武功之外,郭家后来又出了一个大名人,那就是元朝著名的水利专家、工程家和科学家郭守敬了。

不过像郭家这样的元朝汉将世家,在元朝灭亡的时候处境就显得异常尴尬了。朱元璋对抓到的元朝官吏毫不手软,很多官宦都被贬为贱籍,从此沦为奴隶。

这些元廷汉官担心受到明朝廷的歧视和虐待,所以在元朝退出大都的时候,也都纷纷逃亡了,其中一部分随着北元朝廷逃到了漠北,更多的则是逃到了西域,因为那时西域还有蒙古人建立的汗国,郭家就是那时逃到西方的,逃离中原已有四十多年。

郭奕轩说完了自己经历,便好奇地问起刘玉珏的经历,在他看来,如刘玉珏一般汉学底蕴如此扎实的,若非西域的汉人世家,就一定是从他的故土中原而来的了。夏浔对刘玉珏的出身,做过一番精心设计,这时刘玉珏就依照事先商定的说法,向郭奕轩娓娓道来。

刘玉珏的说辞是,他本山东济南府一个富绅之子,靖难之役中,他的家族是全力支持山东布政使铁铉同燕王对抗的,等到燕王得了天下,他的家族受到清算,一门老少尽被屠戮,对白家忠心耿耿的管事祁微受老爷所托,带着当时还是少年的刘玉珏逃了出来,总算不致绝了白家香火。

那个救他离开的管事祁微就是现在的马戏团打杂夏浔了。两个人当初东躲西藏,因为不敢在中原久留,便一路逃往偏荒地区,后来被迫寄身在一个马戏班子里,不想十年下来,竟已辗转到了异域。

说到伤心处,刘玉珏不禁流下泪来。刘玉珏这番真情流露却是一点不假,因为他想起了自己的老父亲。老父亲只有自己一个独子,此前因为他已成年,却一直不肯成家,已不知让老人家多么伤心,此番流落西域,父亲那里必已认为自己身故,老人家年事已高,怎还受得这般打击。

“我刘玉珏不孝啊!”

刘玉珏越想越是流泪,越想越是愧疚,心中便暗自决定:这一回若能逃出生天,重返中原,哪怕自己是不喜欢的,也定要抉一女子成家,生下一儿半女,以慰老父心怀。

郭奕轩见他如此伤心,不禁为之动容,轻轻叹道:“靖难之役,老夫听说过,听说当时最惨烈的一仗,就发生在济南。逝者已矣,小兄弟,不要再伤心了。此番帖木儿可汗挥军东向,志在必得!只待帖木儿可汗取了中原天下,灭了朱氏王朝,你的血海深仇就能报了,那时就能正大光明地回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