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润物无声(第2/4页)

“这儿发财的机会多了,辽东的汉人就肯安心地定居于此,而不是挖门盗洞地想要迁回关内去,一些在关内混得不如意的百姓就会想着闯关东,抓住这个发财的机会。这样,咱们就扎下根来了。接着,对这些归附的部族该怎么办呢?

古人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怎么办?你一直戒备着、提防着、和他们保持着距离,他当然永远不可能和你一条心,一旦有机会,他就会成为你的敌人!

据我查阅朝廷典籍所知,金宣宗时,近两百万女真人内迁中原,遍布北平、山东、河南、山西诸省,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是女真人最集中的聚居区,而今这些女真人在哪里?他们迁居中原后,与汉族错居杂处,习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着籍汉地,金国灭亡之后,他们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汉人。

如今这些地方,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其实很多人原本就是女真人,贫民百姓、小姓小族的没有个族谱,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祖上实际是女真人了,这就是同化!如果我汉人肯来辽东、愿意在辽东,通过与他们杂居相处,于百业诸行当中互相接触,一二百年之后,谁是汉人、谁是女真人、谁又是蒙古人呢?”

夏浔笑了笑,说道:“本督的良苦用心,你们明白了么?”

夏浔这番说教,其实包含了许多学科的知识,这几个熟读四书五经的官员虽然学识渊博,却从来不曾从这些角度去思考过这些问题,现在经夏浔由浅入深地这么一说,几个人越是品味越觉得深不可测,不由得对夏浔肃然起敬:“难怪人家年纪经轻,就能因功受封公爵,屡承皇帝重任,果然非常人也!”

他们对那些对本民族有着潜在威胁的族群,直接的反应便是压制、隔离、制衡、戒备,却从未想过由利而文,全面的同化。而他们的办法,历史已经证明是破产了的。

汉唐是这么干的,最终破产了。辽国对女真也是这么干的,从辽国萧绰太后的时候起,就蓄意利用入贡海东青、北珠等手段,挑唆女真诸部为了抢夺入贡资源自相残杀;本来历史上的明朝还是这么干的,分封、挑唆、制衡、打压……

结果如何呢?女真人不是白痴,他们岂能不明白你的用意,只是强权之下,他们不能不服从这样的命运。可越是这样艰苦的环境,他们就越坚强,在残酷的战争磨砺中武力越强大,最终,当他们足够强大的时候,积累的世仇就爆发出来,反过来吞噬掉那个自鸣得意的统治者。

辽亡于此,金亡于此,蒙亡于此,明也亡于此。夏浔憎恨后金攻入中原后对普通百姓的疯狂杀戮,憎恶他们落后的文化拖累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但是对于女真人的造反,对于努尔哈赤的“七大恨”,难道明帝国就没有一点自己民族政策上的错误?李自成丢了驿卒的饭碗,跑去造反便造得天经地义,别人又如何?

金反辽,蒙古反金,明反蒙古,后金反明,哪一次是突然冒出一个先天圣人,大吼一声“我们要民族崛起!”,于是日子过得好好的升斗小民们就抄起刀枪跟着他造反的?从一开始的歧视、压迫,再到一直以来的排挤、制衡,挑唆内部矛盾,这个爆发的诱因早就埋下了。

所以夏浔想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消灭外部潜在敌人的方法:同化他们。如果夏浔选择武力打击,或许千百年后,他也是彪炳史册、封狼居胥的英雄人物,被人们屡屡称道,而他现在所采用的这个方法,看似没有刀光剑影,可是这条路却更难走,而且很难留下他的身后之名。

这种润物无声的手段,其效果要很久以后才能显现出来,那时谁还会记得他呢。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乘凉者只知树荫在,谁知栽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