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明知不可为(第2/3页)

史书上那种皇帝兴致勃勃搬把椅子亲自观看行刑的离奇记载,不过是那些以为皇帝下地干活用的都是金锄头的傻X想象出来的,而皇帝在金銮殿上架起油锅炸人的离奇传说,更是直接把阴曹地府阎罗王炸小鬼的故事给嫁接过来的。

夏浔赶到宫里的时候,朱棣正忙着选人入阁,以及遣派使臣告示诸国自己登基的事情。

一般认为,内阁制度是朱棣的首创,实则不然,废宰相,设内阁,创立内阁制和分权制,是始于朱元璋。朱元璋对自己的创举非常得意,特意在《祖训条章》,即《皇明祖训》中敕谕子孙和臣民:“自古国家建立法制,皆在始受命之君。以后子孙不过遵守成法以安天下。

盖创世之君,起自侧微,备历世故艰难,周知人情善恶。恐后世守成之君,生长深宫,未谙世故。山林初出之士,自矜己长。至有奸贼之臣,询权利,作聪明。上不能察而信任之,变更祖法以败乱国家,贻害天下,故日夜精思,立法垂后,永为不刊之典。”

他的意思是,开国之君出于民间,深知百姓疾苦,也知道官府的各种弊断,因此制定的制度比较完善,后世子孙生长于深宫,容易被人欺骗和蛊惑,所以对开国皇帝的制度,不得稍有更改。不过建文登基后,虽未立相实已立相,国事尽操于方孝孺和黄子澄之手,内阁制名存实亡。

现在朱棣打算重新建立内阁,他这几天又陆续选拔了一些官员参与对建文朝四年来的奏章进行整理,这实际上就是对他们的一个考察和培训过程,朱棣打算从中挑选五到七人,共同组成内阁,参与军机国事。现在他已经相中了两个人,解缙和杨荣,解缙是执笔写《登极诏》的人,才华横溢,杨荣是提醒他先谒祖陵,后继大位的人,心思缜密。

此外他还相中了胡靖、黄淮、杨士奇、胡俨、金幼孜等几个人,不过这几个人他打算继续考察考察,因为国务繁忙,他准备先让解缙和杨荣入内阁,其它几人陆续加入。

除此之外,就是把自己登极之事告谕四夷诸邦了,朝鲜、日本、琉球、安南……除了沿海诸国,还有哈密等西域番国,包括更遥远的帖木儿帝国,那个在西方显赫一时的大帝国,他也是知道的。

此外,他还打算安排人调查鞑靼和瓦剌的情形,这两个北方国家,在他看来是大明最大的威胁,而这两国从分裂到成立的过程中,大明正忙于内战,对他们国家的大小、兵力的多寡、主掌政权的领袖……各个方面都不了解,这件事他准备安排夏浔的飞龙和纪纲的锦衣分别去做。两者虽然都是锦衣卫,但一明一暗,各有首脑,这样安排也是他对这两个秘谍组织办事能力的一次考验。

夏浔见了正忙碌不休的朱棣,朱棣马上把这件事说给了他听,夏浔也不希望自己一手打造的飞龙秘谍把全部精力都耗费在寻找朱允炆那个废柴身上,虽说皇上最重视的就是这件事,夏浔马上一口答应下来,随即就向朱棣建议,威已经立了,破而后立的“破”力道也差不多了,如今百官惶惶,应该适可而止。

几天下来,朱棣的火气已经不像头两天那么大了,思忖了片刻,便点了点头。

夏浔一喜,连忙应了声是,又试探着问道:“黄子澄和齐泰都抓回来了,‘奸佞榜’头一榜上所列奸臣,俱已在押,皇上对他们打算怎么处理呢?”

朱棣睨了他一眼,问道:“你又有什么话说?”

夏浔赶紧道:“皇上最希望的,不是杀几个愚腐的书生,而是天下士子的归心,所以臣以为,对于可以争取的,还是应该大力争取,即便他们不能为皇上效力,也大可不必一并杀了,经过景清刺驾这件事,如果皇上还能对他们宽宏大量,读书人也不是个个都读书读傻了,总有明事理的,会钦服于陛下的胸怀,甘为陛下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