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随风潜入夜(第2/3页)

兵无常势,朝廷兵马自然也有打败仗的时候,朝廷打了败仗的时候,李景隆更是受到了无数人的唾骂,胜利的荣耀是属于皇帝的、是属于皇帝身边那些辅政大臣们的,是属于英明神武的盛大将军的,可是失败呢?失败是属于李景隆的,因为李景隆两次大败,令得朝廷元气大伤,所以朝廷才会失败。

朝廷打了胜仗,李景隆就被当成小丑牵出来,以证明他是废物,被大家嘻笑怒骂一番;朝廷打了败仗,李景隆就被当成替罪羊牵出来,还是证明他是废物,如果不是他的过失,朝廷怎么可能打败仗?于是,可怜的李大帅哥就会被大家再一次狠狠唾骂一番。

能有一个出气筒转移朝野间对朝廷的攻讦,提升百姓们对朝廷大军的信心,这无疑是对朝廷有利的,更是对因为郑村坝和白沟河两番大败不得不引咎辞职的方孝孺、黄子澄、齐泰等人有利的,所以朝廷对这种民间风向,采取了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

在如此强大的舆论攻势下,李景隆千夫所指,他的脸皮再厚、心理素质再好,也吃不住劲儿了。原本用佯狂装颠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失落和羞愧的李景隆,慢慢地消失在公众面前,他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下露面了,又过了些天,他病了。

李景隆不是装病,长期的心情压抑,他真的病了,病来如山倒……

除了徐增寿和属于曹国公一脉的势力,会悄悄地去探望他,再也没有一个朝中大臣登他的府门,大人们很爱惜自己的羽毛,都怕沾上他的臭名,成为大家嘲弄的对象。

李景隆心情郁郁,缠绵病榻的时候,罗克敌的心情却非常之好。

当应天府和五城兵马司还在狗拿刺猥无处下口的时候,罗克敌带着捣毁燕王两处秘谍机构的详尽资料入宫了。不出罗克敌所料,当他把资料摆到御案上时,建文帝意动了。一向坚决不允许锦衣卫再插手朝政,把他们的职能只拘限于仪鸾侍卫上的黄子澄、方孝澄、齐泰也做了让步,尽管只是很小的让步。

他们允许锦衣卫在京师侦缉燕王密谍,在紧急关头,可以调用应天府巡检司和五城兵马司的人员。但是锦衣卫的职权和侦缉范围仅限于此,因为锦衣卫这头猛虎的可怕,他们仍旧受着种种限制。

罗克敌却很乐观,现在,随着前线战事的节节失利,吏部尚书茹瑺已调任兵部尚书,茹瑺是主和派,一向反对削藩、主张与燕王谈和的,这就是一个信号,皇帝对黄子澄、方孝孺和齐泰等人的信任显然也不是毫无条件的;还有,即便同是削藩派的景清、练子宁等人,上次李景隆大败而归的时候,他们也曾因为方孝孺、黄子澄等人一连串的决策失误而怒不可遏地上表弹劾过他们,显见削藩派内部同样不是铁板一块。

他相信,当他取得更多战绩的时候,皇帝就会意识到锦衣卫的重大作用,到那时候,皇帝就会撇开方黄之流的意见,重新启用锦衣卫,只要皇帝点将,将再也无人能阻挡锦衣卫的东山再起。

水混了,他就有机会。

所以在飞龙秘谍偃旗息鼓期间,最失望的人就是罗克敌,他非常希望夏浔能干出点轰轰烈烈的大事来,那样,他出山的机会才会更大。

夏浔的确在图谋大事,但他的大事是战略层面的,而非战术层面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的大事注定了不可能轰轰烈烈。他现在所作的一切,都不是直接针对朝廷的,甚至对朝廷、对皇帝、对执政的那些大臣们是有利的。

他的目标是李景隆。就像一个怀春少女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她暗恋的情郎,夏浔现在全部的目光都投在了李景隆身上,对他的一切了如指掌,因为李景隆的身边,已经安插了他的人。

这个人,就是徐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