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寂寥美人心(第6/6页)

可是不管孙武、梁虎子他们做的有多好,纯以武力论,他永远也不可能超过姬光,即便鲁卫两国君主放心在他们境内出现在一支不属于他们掌控的强大武装,姬光是倾全国人力物力建设军队,那速度和规模他是无法比拟的,在姬光已基本掌控了吴国全境的情况下,他必须借助外力,复国才能成功。这与年初独力伐吴时不同,复国策略因时因势而变的结果。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攻,这是符合春秋时代小国林立,政权更迭如同儿戏的政治局面的,许多国家诸侯被驱逐再复国,其主要原因都是借助外力。然而现在的政治局面有些特殊,首先已没有了肯以维持天下秩序为己任的霸主,强国如晋、齐、楚,晋齐两国公卿分权,内战频仍,无暇外顾。楚国王权非常集中,没有强大的世卿,但是楚王昏庸,胸无大志,有才干的人快被他祸害光了,也担负不起这个责任。

其余诸国实力都有限的很,鲁国只能暗中相助,卫国虽然慷慨,也只是借了他一方城池,方便他招兵买马,现在又因他的逐渐强大起了戒惧之心。要复国,最大的成功希望在于借助外力,而这外力,要怎样才能取得?

鲁国三桓为其所用,根本原因在于三桓之间的平衡政略不想失控,那么卫国呢,卫国掌权者们有什么欲望,有什么弱点?

庆忌联系着这两天不动声色从弥子暇口中套问出的种种资料,暗暗分析起来。

卫人数百年来行商重利,因此卫人骨子里便少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讲究实际利益,不会有人像季孙意如那样为虚名所累。卫人好功利,唯有功利可以打动他们。卫人的功利之心和为求成功的不择手段,从百余年后相继出世的商鞅、吴起、吕不韦等卫人豪杰就可见一斑。

这几人都是雄才大略之辈,然而个性上都是刻薄寡恩之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商鞅是法家,“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然而商鞅却也因过度酷厉,一罪株连,动辄百家,严刑峻法,无以复加,他虽取得了巨大成功,却也死在了自己所创的酷法上。

吴起功业彪炳,然而猜忌残忍,薄情寡义,母丧不归,杀妻求将,乃至后来为卒吮脓,种种行为无不是为了他个人建立卓越功绩。吕不韦更不消说了,他的事迹人人耳熟能详。这种性格是卫人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却也是他们性格上的一个重大缺陷。

想到这里,庆忌慢慢张开眼睛,身旁弥子暇已然沉睡,脸颊上睡起一片潮红,艳若桃花。庆忌笑笑,顺手提起挂在壁上的鹤氅为他披上,蹙眉又想:“既然如此,当从卫人的功利之心下手,然而,如今卫国势力分为公孟絷、南子两大派系,公孟絷是老牌政客,势力雄厚。南子夫人是政坛新星,前途未可限量,这两个人,自己该依附何人,求助何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