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和事天子(第2/3页)

李显听了连连点头,韦后又道:“臣妾以为,陛下只需承认娑葛十姓可汗的大义份,便可将突厥十姓重新纳入治下,安西四镇将不战而复。

陛下本因郭元振身为安西大都护,却坐视娑葛与阿史那忠节相争,之后牛师奖遇袭又未及时救援而治罪,如今看来,尽是周以悌垂涎大都护之职所进的谗言。”

韦后说到这里,语气稍稍一顿,眸光蓦然冷下来:“这周以悌先是先是假宰相之名勒索番酋,复又中伤大臣,败坏朝纲,理当严惩,以儆效尤。”

李显欣然道:“皇后所言甚是妥当,那么……就这么办吧。”

李显扭过头来,便依着韦后的意思颁布诏命,郭鸿一听父亲转危为安、官复原职,虽然未能扳倒宗楚客,对他父子而言已是极好的结果,马上叩头谢恩。

不料,御史崔琬却不想就此罢休。

如今大唐朝堂已经被韦氏一党完全把持了,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官员都变成了韦氏一党,只是所有重要职位都被韦党把持,朝廷权力的运转施行由韦党掌握而已。

御史台是言官的阵地,这个地方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进的,别看言官是清要之职,没有多大油水,可是因为一向的传统,要进御史台首先就得是进士出身,就这一条就限制了许多幸进的官员。

进士出身而投靠韦党的官员自然也不少,不过他们就算不是一衙的部堂主官,也是一些枢要之地的官员,又或职位不高却油水十足的地方,总不成向韦党效忠了,便弄去清水衙门坐冷板凳吧。

因此,这御史台是少数几个还没有被韦党大举占领的地方。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攻讦宗楚客的理由,崔琬岂肯轻易放过,眼见韦后要丢卒保帅,崔琬马上越众而出,高声道:“且慢,臣还有本奏!”

李显蹙着眉头,不悦地看了他一眼。崔琬道:“陛下,皇后所言,立即安抚突骑施部,恢复郭都护之军职,以平息西域局势,免为吐蕃或突厥所乘,臣深表赞同。然……”

崔琬向宗楚客一指,厉声道:“如此行为的原因是,郭鸿献上了证据。可是关于周以悌逼反娑葛一事,究竟是周以悌假宗宰相之名而索贿,还是宗宰相授意周以悌替他索贿,却不能妄加推测。”

崔琬跨前一步,捧笏道:“陛下,如果是周以悌假借宗宰相之名索贿,因而逼反娑葛,酿成这般兵祸,周以悌罪不容诛!然则若是宗宰相索要贿赂致生边患呢?臣以为,此事应彻查!”

宗楚客勃然大怒,并指点着崔琬道:“姓崔的,你这沽名钓誉之辈,为了一己清名,屡次三番中伤本相,如今又妄加猜测,究竟意欲何为?周以悌一案,陛下与皇后已有决定,难道你要抗旨吗?”

崔琬针锋相对,声音比宗楚客还高出许多:“崔某身为御史,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记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本官有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之权,宰相大人,难道崔某就弹劾不得你吗?”

这二人都是善辩之人,一时间滔滔不绝,各说各理,金殿之上,只闻二人咆哮声不绝于耳,李显无奈地道:“两位爱卿,注意官体,不要再争吵了。”

二人唇枪舌剑,对李显的话充耳不闻。

李显无奈又道:“两位爱卿,此事朕已有论断,你们各自退下。”

崔琬和宗楚客争得面红耳赤,还是不理。

李显大怒,猛地抄起“震山河”用力一拍,“啪”的一声响彻金殿,宗楚客和崔琬一呆,这才发觉有些君前失仪了。

崔琬正了正因为激愤争吵歪掉的官帽,浑然不以为意,他是言官,在这方面是有特权的,不怕皇帝责怪。宗楚客却是老脸一红,他是宰相,如此作为,实在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