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秋风五丈原(第2/3页)

本村里正兼本店掌柜的见杨帆一行人气度不凡,主动迎上来攀谈一番,杨帆自称是上官世家的人,那里正一听顿时肃然起敬。巧得很,这镇上有一半的土地就是上官家的,村子里有一半的人就是上官家的佃户。

杨帆笑问道:“王里正,这儿为什么叫五丈原啊?”

王里正道:“老辈儿的人都说,最早的时候我们这儿叫陂陀坡,秦朝二世皇帝胡亥秋初时节西巡至此,恰有一道旋风卷至,刮起五丈尘柱,极是壮观,秦二世便挥毫写下一句诗‘五丈秋风原’,胡亥是皇帝嘛,这做官儿的哪有不拍马屁的,顺着圣意就改成五丈原了。”

杨帆听得大笑起来,小蛮用臂肘拐了他一下,低笑揶揄道:“听到没有?这做官儿的哪有不拍马屁的,原来郎君最擅长的功夫,就是拍马屁呀。”

杨帆睨了她一眼道:“谢姑娘小小年纪便官至都尉,了不起,当真了不起。”

小蛮娇嗔地白了他一眼,婉儿本来也想取笑杨帆的,忽然醒觉自己也是做官的,做官的投机钻营或者没有,但是顺口递句便宜话儿恭维上官谁没做过,婉儿和杨帆、小蛮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是谁也不说话了。

阿奴忍不住吃吃直笑,挎住古竹婷的胳膊对他们道:“奴家和古师可是没做过官喔。”

杨念祖虽不知就里,倒也听得出拍马屁肯定不是夸人的话,马上撇清自己,大声道:“我也没有!我姐姐也没有、我弟弟也没有,我妹妹也没有!”

杨帆没好气地道:“去!混小子,你这就是在拍你奴奴姨娘的马屁,知道吗?”

杨念祖眨巴着大眼睛不明所以,小蛮和婉儿看了他可爱的模样,忍不住大笑起来。

这时候,热气腾腾的臊子面已经做好了,杨帆赶紧道:“好了好了,不说了,咱们吃饭!”

菜籽油、麦粉、猪肉,醋,这些东西都是当地自产的,擀出的面条薄而筋道,面汤清亮鲜美,再点上几滴用茱萸制成的辣子油,香气扑鼻,诱人食欲。

念祖和思蓉一路上没少吃零食,吃了几口就饱了,两个人不肯安分坐在那儿,东转西转的,开始对那锅盔产生了兴趣,那锅盖大的一张面饼,他们看着实在稀罕。王里正知道这户人家不差钱儿,马上拿了一张锅盔递给他们。

这锅盔在念祖手里也成了玩具,他把中间掏空,留给姐姐吃,自己把中间掏了个大洞的锅盔挂在脖子上,好像披挂了一副盔甲,顾盼自若、得意洋洋。因为杨帆有言在先,任威没有再阻止他和那些村童亲近,只是派了两个机警伶俐的手下盯着他。

念祖挂着锅盔玩了一阵儿,新鲜劲儿一过,就摘下锅盔慷慨地分给那些村童,这一举动马上赢得了那些孩子的好感,不再把这个衣着名贵、白白嫩嫩的阔少爷当成异类,很快就玩到了一起。

杨帆在镇口打尖,本想吃过午饭稍事歇息便离开,因见念祖和那些村童们在一起玩得欢实,便刻意多待了一阵儿,眼看时辰差不多了,杨帆从棚下走出来,正要招呼儿子离开,远处忽有一队人马驰来。

这村镇里边骑马的人本就少见,何况是一队人马,总数不下数百人,排成一条长龙,队伍过处,身后黄土卷起一路轻尘。

杨帆纵目望去,见是一队府兵,可随即又发现,府兵护于外围,中间的人却是一群吐蕃打扮的人,杨帆不由讶然站住。

吐蕃与大周连年交战,正处于敌对状态,怎么会有一群吐蕃人出现在这儿?

任威派去看护杨念祖的两个侍卫马上把小公子带到棚下,众侍卫把他们护在棚内,手按刀剑,提高了警觉。

那群府兵护着那些吐蕃人到了近前速度丝毫不减,但是他们经过镇口的时候,内中一位身材魁梧、腰佩阔刀的吐蕃人突然惊咦一声,猛地一勒缰绳站住了脚步。他身边的人都训练有素,马术极精,这人突然勒马,左右侍卫并不慌张,更没有人冒冒失失地一头撞上去,便是他身后跟得极近的人也及时勒住了坐骑,护持着他们的大周武军忙也站住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