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平衡的支点(第2/3页)

婉儿抿了抿嘴唇没有说话,只是走到武则天背后,轻轻为她按摩着肩膀,武则天仰靠在坐垫上,痴痴地凝视着殿顶藻井上五彩斑斓的图案,半晌才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婉儿,你知道朕为什么要重用杨帆么?”

上官婉儿心中一动,连忙摇摇头道:“陛下智慧如海,婉儿实难揣测。”

武则天淡淡一笑,没有理会这句恭维话。

她吁了口气,说道:“婉儿,一个皇帝是从来也不会用自己家里的人在身边掌兵的,自古如此。原因为何?很简单,因为皇族中人,是有资格做皇帝的,所以皇帝最应该防的就是自己人。唯独朕是一个例外,因为……朕以一身系前后两朝,那班文武大臣也是身系两朝,忠心实在无法保证,无奈之下,朕只能用武家的人掌兵。”

武则天对谁都可以深怀戒心,但是对婉儿不会,因为婉儿的一切都是依附于她,婉儿的权力再大,也是无根之木、水上浮萍,只有依附在她的身上才有力量,所以她从不怀疑婉儿的忠心,有什么心事也尽可放心地向婉儿倾诉。

“朕已老迈,必须考虑身后事了。可是观天下人心,犹在李氏;察武氏小子,无一可造之材,朕不想身后大乱,那就只能考虑从儿子里面选择一人来继承大统。旦儿与武氏交恶,已然不可化解,显儿就是朕唯一的选择。

然而传位于子,又有一节,朕担心他一登帝位,即刻恢复李唐旧制,朕一手开创的武周江山将化为泡影,所以……当初任用武氏掌兵本是无奈之举,此时看来,倒是一招妙棋,有武家掌兵,李家主政,彼此制约,朕的江山才可长久。”

武则天长长一叹,又道:“可是,这一来问题又来了,若是显儿做了皇帝,武氏一族必不甘心,各地府军、边军多是心向李氏的,只是鞭长莫及,而禁军近在咫尺,却多在武氏掌握之中,朕担心他们会铤而走险,所以……朕需要一支新的力量来平衡他们。”

婉儿轻“啊”一声,惊讶地道:“所以,圣人选择了他?”

武则天道:“没错!千骑只是一个开始,等他以百扩千,尽在掌握之后,朕会再让他以千扩万,朕要打造一支禁军精锐中最精锐的力量,有这万骑在手,他就有资格成为平衡武李两家的一个关键。”

婉儿心思一转,试探着道:“杨帆素与武氏交厚,圣人就不怕他倒向武氏么?”

武则天淡淡一笑,道:“原本或许会,但是经过这次护送庐陵王回京的事,你以为武氏一族还会放心地把他看成自己人么?”

武则天轻轻叹了口气,道:“他们既没那个心胸,也没那个手段,否则……朕又何必把江山交给一个姓李的儿子!”

婉儿眉头一蹙,又道:“那……如今杨帆既有从龙之功,圣人就不担心他会彻底倒向李氏?”

武则天道:“所以,朕才要三思不许再找他的麻烦,还要邀请杨帆赴他的家宴,调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婉儿轻轻“啊”了一声,这回终于明白了武则天的打算。

武则天道:“朕需要的这个人,如果是武家的人,那就失去了栽培他的意义。如果是李家的人,将来又必然会倒向李家。就是要杨帆这样,和两边都有关系,又都是暧昧不清,哪边都需要他,又都不敢完全地信任他,乃至把决定生死成败的大事托付给他!”

武则天道:“你以为朕为什么选择他去庐陵接回显儿?不是没有原因的。杨帆是个聪明人,这一次接庐陵回京,他的表现尤其令人刮目相看。聪明人做事情比普通人想得要复杂得多,他不会做简单的选择,更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一方掌握全部权力后还会重用他、信任他。所以,他就要严守中立,维持这种局面,不让任何一方越界,这种局面维持得越久,他的权力和地位也就越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