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一喜一忧(第2/3页)

杨帆向他们客气地打声招呼,便走进李多祚的房间。

“恭喜大将军!恭喜大将军!”

杨帆一进去,就见马桥、楚逸、李慕岚等将领正向李多祚抱拳道喜。

李多祚脸上透着笑容,向众人摆手道:“好啦好啦,只是武大将军身体不适,由我暂时代为指挥罢了,又不是升官,不过……兵马由我调动,对我们接下来的战斗大有帮助,还望众位兄弟与李某同心协力,把咱们朝廷的威风,用刀剑、用胜利找回来!”

“愿为大将军效力!”

“誓死效忠大将军!”

杨帆一开门,外间屋里嘈杂的声音就传了进来,统计兵员的、计算粮草的、收发公文的、要本地官府派壮丁协助布防的,说话的人南腔北调、有粗有细,只是不约而同地高亢,好像是从喉咙里喊出来的。

杨帆一关门,厚厚的门帘就把声浪阻住了,不过众人已经看到了他,李多祚笑道:“我们的有功之臣来了!”

杨帆看大家一脸喜色,也不禁笑道:“貌似有大喜事?”

马桥抢着说道:“帆哥儿,朝廷下令,由大将军主持北路军一切军事,同时还派人给武攸宜送了一道圣旨,叫他交出兵权,由咱们大将军统摄全军呢。”

“哦?”

杨帆一听也是大喜过望,所谓嘉奖和战后的叙功升职,对正处于危险战局中的将领们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如果下一仗又败了,这些可能都将化为泡影,如果身死战场,那更是没了任何意义。这时候,一个有能力、有威望的主将或者是一路援军,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不管是现在被南军嘲笑为“骑猪将军”的武懿宗,还是被北军称为“龟壳将军”的武攸宜,早已在军中没有半点威望,武则天试图让武氏子侄在这一战中树立威信的打算是彻底失败了。

武则天这一次算是弄巧成拙,如果她始终不让这些子侄领兵出战,大家反而不确定他们究竟有没有能耐,但这一次,连一个普通的士兵都会和战友用极尖刻的言语嘲讽他们,他们在军中可谓根基尽失。

杨帆忙也向李多祚道喜,李多祚心中很高兴,可他却忘了,不管他怎么打仗、立多少功劳,军权都不可能凌驾于武攸宜之上,而且武攸宜是以身体染病为由暂时交出兵权的,仗由他打,输了是他的责任,胜了武攸宜依旧有功。

而且武攸宜始终都是他的顶头上司。眼下这种让武攸宜大失体面的事,虽是出自于武则天的旨意,武攸宜却一定会迁怒于他。

杨帆恭喜几句,便把神情一肃,道:“大将军,末将整理了契丹人的口供,得到了很重要消息!”

李多祚一听,马上冷静下来,连忙挥挥手让众人停止说笑,道:“都坐,杨校尉,说说你探得的情况。”

“是!”

杨帆在李多祚身边坐下,正容道:“有两个消息,一喜一忧,大将军先听哪个?”

李多祚怔了一怔,啼笑皆非地道:“你这小子,帅帐之中玩什么玄虚。有话快说!”

马桥插嘴道:“先说喜事!”

李多祚是靺鞨人,他还是靺鞨人的少族长时,就曾参与族中事务,他们没有中原朝廷的森严法度,同一阶级的上下尊卑也不严格,于礼仪上的讲究也少。李多祚御下,带有很多族中习惯,因此手下并不畏惧,在他面前随便一些。

杨帆道:“好消息是:李尽忠死了!”

帐中顿时静下来,静了片刻,众将领一片哗然,群情激昂。

“此言当真?”

“李尽忠真的死了?”

“朝廷又打胜仗了?”

“是谁杀了李尽忠?”

“肃静!”

李多祚呵斥了一句,房中马上又安静下来,李多祚虎目炯炯地盯着杨帆道:“你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