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两难之境(第2/3页)

作为七大世家的卢家,这种事当然不可能瞒着他们,而身为卢家嫡房正宗,而且在大哥惨死后,俨然已是卢家这一代唯一的家族继承人的卢宾之,自然也就了解了一切,作为他的心腹,梁爽也是卢家少数几个知情人之一。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公子心中早已战死的杨帆居然还好端端的活着,而且就在他的面前,就在契丹人军中。

卢家在本地有一所大庄园,有近千亩的土地,本镇三分之一多的百姓是卢家的佃户,梁爽此番是奉公子之命来此处巡视的,结果正好契丹人攻打涿鹿,这座镇子遭了池鱼之灾,来不及逃走的他也被困在了庄园里面。

此刻见了杨帆,梁爽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杨帆身上,他已不再关心自家庄园粮窖里的那些粮食,就算那里所有的存粮都被劫掠一空,对实力雄厚的卢家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杨帆却是卢家的大仇人!

梁爽的第一反应就是杨帆被契丹人俘虏了,可是从契丹士兵对杨帆的态度上来看,又不像是把他当成俘虏,至少敌意不深,这就令人奇怪了。

梁爽倒不至于认为杨帆是契丹人的同党,因为不管杨帆出于什么目的想接触契丹人,他也不至于玩失踪的把戏,令继嗣堂为之大乱。梁爽对杨帆此刻所扮演的角色,不禁好奇起来。

当日在长安对付杨帆,包括在曲池江畔、芙蓉桥上刺杀杨帆,梁爽都只负责暗中调查、调度和安排,他并没有赤膊上阵,所以并不担心会被杨帆看破身份,心中存了这个疑虑之后,他便想弄清楚杨帆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费沫恐吓了一阵,便让契丹兵押着这些士绅各自回去筹粮,梁爽异常配合,主动把庄园储藏的粮食都贡献了出来,其中还包括几个不易被人察觉的暗窖。

在充分博取了契丹人的好感之后,梁爽旁敲侧击地把杨帆目前的情况打听了出来,获悉杨帆确是契丹人的俘虏,但契丹人并没有处死他的想法之后,梁爽暗暗着急。

他并不认为契丹人能成大事,在他看来,在朝廷大军打击之下,契丹人的失败只是早晚的问题,到时候杨帆难免会获救。

而且,一旦“继嗣堂”获悉杨帆的消息,也一定会全力搭救,相信以“继嗣堂”的财力,一定会用一个契丹人无法拒绝的条件做成这笔交易。

虽然说,杨帆现在被裹挟在契丹乱军之中,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他也未必就不会死,可那毕竟只是一种可能。收复安西四镇、立下不世之功、如今官拜宰相的王孝杰当年兵败被俘,都被抓进吐蕃王城了,最后还不是吉星高照,平安归来?

二公子深恨杨帆,可惜却拿杨帆毫无办法,如果不能趁他病,要他命,难保他不会逃出生天。

想到这里,梁爽心急如焚,奈何杨帆在契丹人手中,无形中等于多了一层保护,他根本奈何不了杨帆。思来想去,梁爽只想把这个消息速速报与二公子,由公子定夺。

可是,他又担心契丹人像往常一样劫了粮草就走,那时兵荒马乱的他就无从寻找杨帆下落了。

令人奇怪的是,这一次契丹人居然没有马上离开,下午的时候,费沫又召集镇上士绅,要他们腾房给自己的将士入住,看这样子是要在镇上住几天,梁爽心中暗喜,连忙悄悄安排了人,准备趁夜潜出,去涿州向二公子报信。

……

契丹人不是不想迅速转移,而是走不了了。

契丹人走不了并不是因为武攸宜突然转了性儿,主动出兵前来围剿,而是因为他们的“无上可汗”李尽忠病危了。

李尽忠上一次背上中了一支冷箭,虽然及时敷了草药,包扎了伤口,可是伤并没有痊愈。他毕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身体康复的速度远不及壮年人,他的箭伤还没好利索,就又带兵出山再度征战河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