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黄獐之战(第2/3页)

曹仁师冲出浓烟,山坡上一个契丹兵立刻举弓向他瞄准。

“且慢!”

在大唐做过多年质子的孙万荣只看一眼,就从曹仁师的披挂上认出这是一位品秩不低的将军,立即下令:“此人要活的!把他抓起来!”

马上就有几个契丹兵向山坡下冲去,曹仁师冲出烟火阵,先呼呼地喘了几口大气,努力睁开熏得红肿流泪的双眼,还没看清外面情形,一条套马索就从半空落下,准确地套在了他的身上。

“你给我过来吧!”

抓着套马索的契丹人用力一扯,还没立足脚跟的曹仁师就踉跄着撞开自己的亲兵,向敌人一方撞去。

司农少卿麻仁节此刻正由几个亲兵护着,在人群马群中跌来撞去,一路高呼着:“曹将军!曹大将军?”

笼球渐渐烧尽,浓烟渐渐稀薄,可是被惊马践踏、被浓烟熏得难以视物的周军,还能有几人挥刀作战呢?

……

马桥手中的横刀已经砍得卷口无刃了,如今所用的是被他劈手夺来的一口契丹人的长刀。

他一路往回闯着,也不知道已经砍死了多少人,他已血染征袍,身上有敌人的血,也有自己的血,还有战友的血,追随在他身边的士兵越来越少,可前边还是无边无沿、令人绝望的契丹骑兵。

也多亏得此处敌我混杂,只能肉搏无法放箭,否则马桥也早已横尸当场,根本不可能冲杀到现在。

马桥正率队前冲时,隐隐听到一阵号角声,扭头再看,林中寂寂,却又没了声息,马桥还以为是自己的幻觉,却有几个士兵也说他们听到了。

正在疑神疑鬼之际,谷口用以通知孙万荣发起攻击的狼烟涌起,马桥一见便知不妙,但是当他挥军赶回谷口时,更是呆若木鸡。

无穷无尽的契丹人,就像暴雨将至急急赶回巢穴的蚂蚁,浩浩荡荡地涌向山谷,当他赶到谷口时,契丹大军还在向山谷中涌去,他们只是随意分出一队人马,就形成碾压式的攻击,向他们包围过来。

“旅帅,我们快走!”

马桥手下的兵士惊慌大叫。

“不能走,杀回去!”

马桥拔刀出鞘,眼中迸出凶狠的目光。

周军陷入埋伏,实则与他这个马前卒没有太大的关系,可他依旧自责,认为是自己的疏忽才使袍泽们陷入重围,如今袍泽正在浴血,他如何能退?

马桥举起长刀,义无反顾地冲向敌阵,如同择人而噬的一头猛虎,叱喝连声,战马长嘶声中,凶猛冲前!可是杀到现在,他身边的人越来越少,陷入重围的袍泽还一个也没见着,倒是周围的契丹人越来越多。

“旅帅,我们退吧!至少,要有个人去卢龙报讯啊!”

一个断了一臂的士兵刚刚说罢,就被契丹人一杆长枪捅了个透心窟窿。

“我们走!”

刚刚因为战马战死,从敌人手中夺来一匹马的马桥情知再冲杀下去毫无意义,只得领着不足二十人的残余人马含恨往回冲去。

……

行军大总管燕匪石和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率领府卫和辎重兵,始终保持着距前方主力两天路程的速度向北行进。

这一天,兵至唐山,大军在此扎下营来。

这是一座镇子,本名大城山。当初李世民东征高丽,回途时经过此处,爱妃曹氏不幸病逝,李世民思念爱妃,将此山赐唐姓,从此这里就叫唐山了。

李多祚率本部禁军精锐,负责押送粮草,管带辎重兵。

粮草是军队最重要的物资,监押粮草的从来都是身经百战、沉稳谨慎的将领,从这一点上来说,让李多祚押运粮草并没有错。

不过,军中也有派系之争,曹仁师、张玄遇等人都是向武氏靠拢的将领,因此更得重用,而李多祚虽对朝廷忠心耿耿,从无任何不忠之举,但是对于武氏的拉拢,他却始终若即若离,并不热诚。如今武氏在军中最具实力,对他有所排斥,让他押运粮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