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放狗(第2/3页)

杨帆似笑非笑地道:“本官要出恭,李令史也可以替本官去么?”

李征虎啊的一声,一张山羊脸臊得通红,讪讪地道:“卑职,卑职……”

杨帆没再难为他,举步出了公事房,便向后衙走去。

天官府身为六部之首,位高权重,所以配有两个侍郎的职位。

巧得很,这两位侍郎都是兼职,一位是凤阁舍人兼天官左侍郎王勒,一位就是天官郎中权知天官右侍郎杨帆了。左侍郎本就比右侍郎要高半品,再加上王勒是正牌侍郎,而杨帆是代理侍郎,因此王勒就成了杨帆的顶头上司。

对于王勒,杨帆并不熟悉,不过对王勒的兄弟王勃,杨帆倒是久闻大名。这位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等千古名句的大才子王勃,就是王勒的胞弟。

不过这位大才子才高气也傲,先是因为戏作《檄英王鸡》得罪了高宗皇帝,后来又因为擅杀官奴犯了死罪,幸遇朝廷大赦得而不死,却连累了他老爹被贬为交趾令,万里跋涉远赴安南。

后来王勃南下探望远在交趾做官的老父,过海时落水惊悸而亡。王家三兄弟,剩下两人论才气远不如他,却也远不如他心高气傲,这两兄弟兢兢业业,勤勤勉勉,如今都做了大官,兄长王勒贵为凤阁舍人兼天官侍郎,弟弟王助也做了监察御史,清贵得很。

杨帆直接赶到王勒的公事房,王勒的公事房里字画琳琅,书香气甚浓,案上也没有什么堆积的公函。杨帆走进他的公事房时,这位已经年过五旬的老者正挥毫泼墨,绘着一幅丹青。

一幅墨竹刚刚现出雏形,王侍郎正聚精会神地描着竹叶,忽见杨帆匆匆走入,不禁微露赧然之色,赶紧扯过一幅纸将那绘了一半的画遮住,热情招呼道:“杨郎中来了,坐坐坐,快坐,可有什么事吗?”

杨帆也不客套,从袖中将那份公函取了出来,递与王侍郎道:“侍郎请看!”

王勒展开公文看了看,抬头问道:“怎么?”

杨帆道:“下官正在筛选才德兼备之士,以充南疆官府,不意在堆积如山的公函之中发现了这份卷宗,所以特意给王侍郎送来,请侍郎处置。”

王勒打个哈哈道:“杨郎中不要客气,你现在权知天官侍郎,这样的事务是有权处置的。这只是一份正常的请辞和任命,圈阅之后照章办理也就是了。”

杨帆正色道:“天官府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此为朝廷选士之根本所在,下官岂敢大意?这一笔下去,可就决定了一方百姓的父母官啊,可下官刚到天官府不久,对各地官员是否德行昭显、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并不了然,虽然权知侍郎,却也不敢草率处理,这份卷宗,还是请王侍郎亲自批示吧!”

“这个……”

“下官案头还有许多履历要看,就不多打扰了,告辞!”

杨帆谦和地向他笑笑,转身便走。王勒一只手僵在空中,眼看杨帆大步离去,再低头看看案上那份公函,不禁摇头苦笑:“这个杨帆,分明就是一只狡狐!魏王殿下,你想一石二鸟,难!难啊!”

……

魏王殿下武承嗣此时正在飞香殿上见驾。

武则天现在与张昌宗、张易之两个美少年朝夕相处,出则同车,入则同室,食则同席,卧则同榻,情洽意笃,如胶似漆,这已是满朝皆闻的一件事。很多时候,武则天召见近臣也不避讳让他们在身边侍候。

可是武承嗣毕竟是她的亲侄子,武则天总不好在至亲晚辈面前让自己的面首堂而皇之地露面,所以特意移驾飞香殿来见他。

这时,武则天正坐在椅上,兴致勃勃地看着案上所摆的三口长匣,三口长匣皆以小叶紫檀制成,内垫柔软丝帛,里边分别盛着一棵人参、一株何首乌和一棵灵芝。那人参与何首乌俱成人形,尤其那何首乌,似乎连眉眼五官都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