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司刑郎中(第2/3页)

武则天坐直身子,端起酒杯来又抿了口酒,让那甜美的米酒缓缓沁进脾胃,眉梢微微一扬,说道:“既如此,那么你就去刑部做个司刑郎中吧。同样是正五品上的官职,平调一下,朕……也不算亏待了你!”

杨帆又是一怔,女皇帝的思路总是天马行空,叫人捉摸不定。打破他的头他也想不通,自己这个羽林郎将怎么就成了刑部郎中。刑部郎中?那可是刑部的三把手,如今刑部尚书一职空缺,所以刑部郎中就是刑部实际上的二把手。

这个刑部郎中不就是当初那杨明笙所任的官职么?这个官职虽然不如长史级别高,可要说到权力……那又比长史大上数倍啊!杨帆心中震惊不已,不过眼下可没有时间让他多作思考,只略一踌躇,杨帆便郑重地长揖下去,沉声道:“臣遵旨!”

武则天点了点头,道:“你去羽林卫交接一下,同袍泽们说一声,一会儿去史馆婉儿那里,朕还有些事,婉儿会交代于你!”

“遵旨!”

杨帆强抑惊喜,飞快地瞟了上官婉儿一眼,躬身退了下去。

武则天看着他的背影,眸中微微露出满意的神色。

杨帆是在她的大周朝建立之初,由她一手提拔起来的,杨帆是白衣出身,与世家大族或李唐遗臣都没有关系,这一点是她可以倚为心腹的最关键一点。周兴、来俊臣、索元礼能得到她毫不犹疑的信任与支持,都是因为这一点。

别人是英雄莫问出身,而武则天是英雄必问出身。

李唐遗臣或者世家大族子弟,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材,她可以重用,但是一定会有所防备,对白身出身的市井匹夫,她则近乎于无条件的信任。但是周兴和来俊臣之流一再出事,使她不得不认真反思自己择选亲信的标准了。

从庶族中培植最重要的亲信,这个条件她不会改变,现在不再大兴告密之风,她可以直接从民间选择的余地不大,就只能从已经做了官的庶族子弟中挑选可以信赖的股肱之臣。

杨帆出身庶族,且是她一手提拔,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另外,他是薛怀义的弟子,武三思一派的人,且与太平公主……,如此种种,就注定了他绝不会背叛自己,因为他的利益是同武氏捆绑在一起的,所以可以大胆任用。

至于杨帆不曾学过律法,则根本不在她的考虑之内。杨帆不曾学过律法,也总比不识字的侯思止,半吊子的来俊臣强吧。很多东西,可以上任了再学,重要的是,他的出身没有可以担心的地方,他的能力也毋庸置疑,这样的人才可以担当自己的耳目。

在周兴和来俊臣相继垮台之后,武则天决心培养一个新的耳目了!

……

杨帆来到羽林卫交接差使,黄旭昶、张溪桐等曾与他在西域共过患难的人都赶来相送。很快,野呼利和魏勇闻讯也赶了来,杨帆虽然调离了军职,而且是平调到刑部,但是论起职权来,刑部郎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呼风唤雨,监控百官,则远远不是一个郎将可以比拟的了。

所以杨帆虽然是平调,却无异于高升,黄旭昶、张溪桐等人都是满面兴奋,纷纷道喜,说他是大难不死,后福无穷,等野呼利和魏勇等人赶来后,也都为之高兴不已。

军中好友七嘴八舌,纷纷要杨帆请客吃酒,杨帆笑应一下,与他们约定在“醉仙楼”欢聚。因为杨帆这些朋友都是军伍中人,大多有职司在身,要想离开有些人就要与他人掉换一下轮值的时间,所以这聚会之日不能即刻决定,就约在了五天之后。

杨帆与他们小聚片刻后,说明皇帝那儿还有交代,便即告辞,离开玄武门,往史馆赶去。

杨帆到了史馆,刚刚拐到上官婉儿住处,就见女官符清清捧了一卷行本进行,忙站住脚步,施礼道:“清清姐姐,上官待制可回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