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百湟谷(第2/3页)

沈沐再度把目光投向窗外,若有所思地道:“我只希望,确实是这样。否则的话,就表明……你们密潜陇右的消息,已经泄露了……”

……

杨帆以为接下来的路会很不太平,可是他们一路西行,始终不曾经历一战,一路下去风平浪静。

有几次在人烟稀少的荒岭丛林中,他们也曾看到过几次死人,刚刚死去的人。但是每次他们都能在附近的黄土壁上或者树干上发现一个“箭头”的标志,一旦看到这个标志,沈沐的人上就会放弃警戒,很坦然地继续前行。

联系到此前沈沐曾说过的叫张义亲自带人护送他们西行的话,杨帆便猜到这个箭头必是那个张义留下来的记号。

后来,他们经过一些城镇歇息闲逛的时候,杨帆常常会听到一些商旅变声变色地提起“小飞将”又掳了多少货,又杀了多少人,听得多了,他便知道这位“小飞将”是纵横陇右、声名极响的一个马匪头子。

据说此人狠辣无情,彪悍狠厉,手下虽只三百多人,可是两三千人的大马匪帮也不敢招惹他,因为“小飞将”手下的人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狠角色,真要火并起来,两三千人的大马匪帮未必惹得起他。

何况“小飞将”手下人少,来去自如,他想找你一找就着,他想躲你,陇右天高地阔,随处一藏,根本无从寻觅,叫人十分头疼,所以敢招惹他的人极少,而此人的标志就是一枚箭头。

但凡他做的案子,从不遮掩身份,大大方方留下一个锋利的狼牙箭镞的标志。他这“小飞将”的绰号就是因为他有一手百步穿杨的高明射术,可谐美当年的飞将军李广,“小飞将”对此也不免自鸣得意,是以表明自己身份的标志也设计成了一枚箭头。

杨帆暗想:“或许这个张义,就是小飞将吧……”

前面就到湟水了,这是杨帆西域之行的第一站,也是朵朵和小柒的终点站。

湟水东望陇山,西连赤岭,南枕黄河,北接祁连,八百湟谷纵横,包容千川万流,正是古羌炎帝的孕育之地。

车子在一座小山上停下来,从这里可以直接看到远处的湟水城。

两侧是连绵起伏的山岭,塔形的油松,珍贵的红松,历经沧桑的圆柏,挺拔的云杉,还有无数的红桦、白桦、糙皮桦,林中生息着老虎、野狼、马鹿、狍鹿、盘羊、羚羊、狐狸、雪鸡、石鸡等各色野兽山禽。

面前则是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原,草原上灌木丛生,共同编织出一片翠绿的沃野,隐隐可见一群群白的羊、黄的牛像云朵一般在草原上游荡。

朵朵抱着小柒站在山上,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切,忍不住热泪横流,她终于回来了。

夫人死后,她在洛阳每日每夜都有一种孤寂感和忐忑不安的感觉,回到这里,看到她熟悉的草原,那种踏实的感觉终于又回到了心里。这是喜极而泣的泪,也是想起一去不归的阿郎和夫人而悲伤的眼泪。

沈沐与杨帆并肩站着,对一名侍卫欣然笑道:“张义这一路上干的着实不错,叫他来,陪我一同去湟水吧。”

“诺!”

那侍卫答应一声,匆匆退下,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法子联系,当杨帆等人在山巅活动了一阵,准备登车继续前行的时候,前面山坡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旁边的矮树林里突然钻出四匹骏马,向山上奔驰过来。

四匹马上四位骑士,头前一人披发束箍,若在额前箍上再加个月牙儿,简直就像一个头陀,他穿着一件左衽及膝的大袍,腰间扎着皮带,肋下一柄厚背宽刃的大刀,肩上斜背一张雕弓,那弓长几与普通人身高相仿。

后面还有三人,都不挽髻,只用束额束住头发,免得遮了面目挡了视线,任那头发在肩后飘扬着,显得十分粗犷豪迈,这三人中有两位在三十多岁年纪,形容粗犷、身材魁梧,另有一人年纪轻些,看样子只有二十出头,用的是一条赤红束额,颌下没有蓄须,面目清朗俊奇,只是神气中似乎总带着那么一抹邪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