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战前喜报(第6/8页)

柳彪定下神来,这才苦笑道:“卑职的人,当然不会特别注意探听大人您的消息,不过您的行踪我们一直在意,能瞒过他们的耳目,大人这手保密功夫也够厉害的了。”

他呷了口茶,放下杯子,将手下搜集来的情报综合了一下,对杨凌一一叙说起来,杨凌一边听,一边在纸上随意地记下要点:举凡都掌蛮集中居住的地点、部落的分布、村寨的构成,男女老幼的大致比例,喜欢食用的食物,风土人情,民族习惯,甚至过些什么节日,以及宗教信仰,这些以前剿抚都掌蛮时,将军们不甚注意的问题,杨凌都事无巨细,绝不露过一点。

“他们原本居住在附近的戎县、介高、珙、筠连、长宁、江安、纳溪六县之间,与汉人冲突后,便大掠四方,杀死数百良民,抢劫了许多粮草,更有人趁机奸淫妇女,随后向都都寨、凌宵城、九丝城等险要处聚拢,不过世子被扣押后,他们似有所恃,认为官兵不敢伤害他们,而地里的庄稼已几近成熟,需要收割,所以许多人已返回村寨。”

“除发都都寨、九丝城、凌宵城等几处险要,大人已知其详外,屯集有都掌蛮重兵的还有僰王山,唐宋时,在该山主峰黑帽顶的半山腰建有石头大寨一座,此寨围山而建,巨石为墙,高约丈余,城内面积百亩之多,设大寨门,小寨门,故此又叫石头大寨。此山四面陡绝,山下无路,惟西关口与插旗山之间有一条隘道可上,上山小路两侧巨石城墙伸延数百米,可谓易守难攻……”

杨凌逐一记着,现在只是听柳彪口述,他心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军驻扎下来后,必得先与蛮人联系,看看如何救出世子,如果谈和不成才能动兵,所以他也不甚着急,只管方方面面全都了解下来,以备不时之用。

“你说都掌蛮以铜鼓为财富?他们不使用金银么?”杨凌停下笔,好奇地问道。

“不,金银恐怕在所有部族中都是一样珍贵的财物,不过就像乌斯藏人以牛羊多少来表示他们的财富一样,都掌蛮以铜鼓来表示,一面上等大铜鼓价值白银二百两,可以换耕牛千头。都掌蛮人饮酒作乐要击鼓,拜神祭祀要击鼓,领兵作战还是要击鼓,所以铜鼓在他们眼中不但是财富的象征,而且代表权力、代表幸运,代表勇武,家中若藏有三四面大铜鼓,在部落中便地位崇高,人人敬畏。都掌蛮人瞧不起汉人,不过却唯独对诸葛亮敬畏异常,认为他是不可战胜的天神,于是便把代表他们勇武和战力的铜鼓称为诸葛鼓。”

杨凌沉吟着记了下来,柳彪又道:“都掌蛮信奉的神明是蛙神,就是青蛙,他们拜神的仪式就是穿上特制的衣服,模仿青蛙的动作跃动,向蛙神祈福。很多悬崖峭壁上都留在他们绘制的巨幅蛙神像,卑职见过一幅,陡壁千仞,就算以绳索系下,要绘下这么大一幅画,也不知要费上多久的功夫,他们对蛙神的崇拜可见一斑。”

这些杂杂碎碎的东西,杨凌也不知道哪些用得上,哪些用不上,不过他先一一记载下来,对于都掌蛮人的性情脾气了解越多,对对手了解越多,总是能够多操几分胜算的。

杨凌道:“都掌蛮有数千座村寨,散落在周围诸县,最大的村寨才百余人,然而每逢战事,却能迅速聚集,而且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这个部族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听说他们的族长姓阿(读音为哈)?”

柳彪道:“是,其实蜀地各部族,比如羌、彝、苗、乌斯藏等族,百余年来和汉人杂居,接受汉人学问,许多已经汉化了,被称为熟番,居住在偏远山区的,野性难驯,还时常出山劫掠汉人村寨,被称为生番。而都掌蛮却是其中的异类,始终独处寡居,不与汉人来往。不过这个不相往来,是指他们不同汉人混住交往,极为排斥汉人,但是对于汉人的许多东西,他们却非常喜欢。据卑职调查,他们的大酋长阿大,曾派人购买了大批的瓷器和丝绸,而且见到朝廷官员出巡的仪仗也十分羡慕。有投靠他们的汉人流民拍马奉迎,教唆阿大酋长学习汉人称皇称帝的,每每出巡,现在乘坐四驾的马车,身穿绣龙的衣服,头顶也撑着黄罗伞盖,沿途敲锣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