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一章 桃花依旧笑春风(下)(第3/4页)

擅杀平民冒功,是大明军队流行了百年的恶行,到了李成梁这里,更是肆无忌惮。士兵们在战事结束后,成批杀害边境平民,割下脑袋,按蒙古习俗重新结成鞭子,冒充敌首。兵部人员论人头点数,其他不问。早在严嵩当政年间,边兵擅杀就是边民的一大害。沈默的恩师沈炼便曾沉痛咏诗道:‘割生献馘古来无,解道功成万骨枯。白草黄沙风雨夜,冤魂多少觅头颅!’

为了遏制这一丑恶现象,沈默命监军御史对战报负责,如有虚报、谎报,或者杀平民冒功的情况,则严惩不贷。与对文官的温柔手段不同,沈默治军十分严厉,在杀了几个当成耳旁风的家伙之后,监军御史们终于瞪起眼来,监视部队每一次作战。杀平民冒功的事情终于不再多见……

所以最近一年多,李成梁几乎没有大的战功,虽然出击频繁,但每次斩首不过一二百人,至多二三百人,对已经习惯了李大帅战无不胜的朝廷、皇帝和民众来说,实在没什么可激动的。

然而在皇帝大婚之前,辽东方面六百里加急传来捷报:却说辽东巡抚张学颜与总兵李成粱探得情报,鞑虏欲趁明军庆祝皇帝大婚,防守松懈之际,长途袭掠抢劫牛羊。这二人遂将计就计,遂诱敌深入迂回包抄。最终在长定堡,将进犯的虏敌合围掩杀,大获全胜,自虏酋以下,斩得虏级两千余首,这是数年都未曾有过的大捷,不但国威大震,也将欢庆气氛推向了高潮。

当时捷报一到北京,万历高兴极了,立即告谢郊庙,感谢天地和祖宗的保祐,同时吩咐内阁大行赏赍。慈圣太后也有懿旨给内阁,曰:‘赖天地祖宗默访,乃国家之庆,元辅平日加意运筹,卿等同心协赞之所致也。’这种慨皇家以慷,给大家分福利的事情,诸位大学士自然积极响应。

然而为了谨慎起见,沈默没有马上照办,而是等到辽东巡按安道仁的报告,看到他的描述说,那日大队人马,带了牛羊向边界猛地冲过来,口口声声说是投降。鞑靼人虽然平时很诚实,但在战场上的心眼却只多不少,诡计多得很。所以明军判断,这一定是诈降。担任长定堡守将的,正是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这家伙比他老子还能打,但也更急功近利。看定以后,李如松一马当先,率领部下的将士,也是狂风一样地杀过去,像切菜一样猛杀一气,很快便全歼这伙劲敌。

以沈默多年领兵的经验,直觉这里面有些蹊跷,但是因为‘恩由上出’,皇帝虽然在政务方面难以自决,却可以完全行使恩赏的权力。为了不让内阁把这个人情抢去,皇帝先一步下了圣旨,他迅速派遣乾清宫值事太监魏朝,代表自己前往辽东前线犒赏三军论功行赏。进总兵李成梁禄爵一级,命张学颜出任辽东总督,李如松提升为四品指挥佥事,甚至朝中诸公都有封赏……接着皇帝的大婚,和辽东的大捷,各位尚书、大学士,普遍晋一级,荫一子。真是个普天同庆,皆大欢喜。

然而现在,这个叫光懋的给事中,竟然揭发说,长定堡一役,根本不是虏寇来犯。其真相是……鞑靼的一个部落,因为惹恼了凶残成性的朵颜部,因为惧怕朵颜部前来剿灭,便带着全部落老老少少近三千人,疾驰到大明边境乞降,以寻求保护。李如松年轻没有经验,他见那么多人赶骡子骑马的冲关而来,误以为是虏酋率众来犯,便趁敌骑远道而来,疲惫且立足未稳,大开关门掩杀过去。前来乞降的人群猝不及防,纷纷四下里逃窜。

双方刚一接阵,李如松就感到不对劲,但本朝是以人头算赏金的,手下兵士立功心切,一个个亮出屠刀见人便杀,不到半个时辰,可怜两千余名男女老少就这样死于非命:李成梁知道后,认为事情既到这个地步,与其因滥杀无辜,使儿子受到惩处,倒不如将错就错向朝廷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