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六章 大政变之步步惊心(上)(第2/3页)

“你太自作聪明了。”沈默冷冷望着他道:“我对你们,向来是开诚布公的,还记得当年初见,我给你们的书,和你们说过的话么?”

“永生难忘。”余寅点头道。

“那就是我的目的。”沈默不再看他,将目光投向了蓝黑色的夜空:“从来也改变过。”

“可是那也一样是不臣啊!”余寅摇头道:“您现在可以不承认,但早晚都得走到那一步!”

“不会的。”沈默望着远处已经只剩下个轮廓的昭陵,仿佛像是对大行皇帝发誓道:“皇帝姓朱,永远不会改变……”说完低叹一声道:“归根结底,你们都认为我不会成功。十岳公劝我见好就收,抓住眼下十年,就算对天下仁至义尽了;你却撺掇我当曹操……”余寅刚要开口,却被他抬手拦住道:“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但我也不是感情用事。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两条路都走不通。按十岳公的方法,十年以后就是我的死期,当然我不一定死,那条船还泊在天津卫呢。但是我之前的重重努力,必然会被全盘推翻,那样给国家和百姓的伤害,足以亡国。按你的方法,我直接就死定了……你看看这天寿山,九位先帝的陵寝,还有南京那位太祖皇帝,二百多年的朱家江山,早就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了。”

“哪有千载的王朝……”余寅不服气道。

“是,一个朝代注定会灭亡,本朝也不例外,农民起义可以亡了它,外族入侵可以亡了它,甚至武将作乱也有可能亡了它。”沈默沉声道:“天下谁人都可以造他的反,但唯独我不行!天下谁不知道,我沈拙言身受两世皇恩?没有世宗皇帝,就没有我这个六首状元,没有他的不第超擢,我也不可能节节高升,才在而立之年,就位列台!阁更不要说大行皇帝,天下谁不知道我是他的‘骖乘’之臣?天下谁不知道,是他容得下我,我才能出将入相,加封太保!”顿一下,深深一叹道:“我沈默得到了异姓臣子能够得到的所有的荣宠,又是先帝的托孤之臣。天高地厚之恩,何尝不是我一生的枷锁呢?如果我敢造反,必然会被天下人视为忘恩负义的禽兽,正人君子与我势不两立!你熟读《二十一史》,何时听说过,道义上失败者,能赢得天下的呢?”

“李世民、赵匡胤。”余寅已经动摇了,却有些不服气道。

“天下,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他为何坐不得?”沈默轻叹一声道:“至于赵匡胤,那是乱世草头王的五代,实力才是硬道理。从朱温灭唐到赵匡胤登极,不过区区五十年时间,中原经历了五个朝代,平均十年就改朝换代一次,人们早就习惯了皇帝像走马灯一样换,所以他才能欺负得了柴家的孤儿寡母。但大明朝已经立国二百余载……还是那句话,你看看这天寿山,埋了多少代朱家的皇帝,这就是人心向背,这就是天经地义……”

“……”余寅终于认输了,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尘土道:“看来大人已经深思熟虑过了,我的见识确实不行,还是听您的吧。”顿一下,有些解释的意味道:“我是听说十岳公亲自到文渊阁去说服,您似乎也没反对,所以才担心您会按兵不动的。”

“我说过,十岳公也是为我好,他想让我走最稳妥的一条路。”沈默轻轻摇头,声音低沉道:“他今年七十了,就像我们的父辈,老人总是希望他的后辈能安全一些,不愿意我们去冒险。”

“大人……”余寅有些感动,沈默这份体谅和宽容,是他黑暗中永恒的温暖。

※※※

“其实我也一直在犹豫。”四周陷入黑暗,黑暗可以让人更为坦白,沈默的声音很轻,只有他们两个可以听到:“到底是搏一把,还是按照十岳公的意思,保守一点。”决策的难度,是跟你的责任成正比的。当你孑然一身时,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脑袋掉了不过碗大的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那是何等的豪气干云?但若你有了妻儿老小,要干些要命的事儿时,就得想想自己死了她们怎么活,甚至会不会被株连。所以不知有多少‘怒从心头起’和‘恶向胆边生’,在看到自己妻子调羹,儿女绕膝之后,冷了热血,放下快刀,吞下一口恶气,也要好死不如赖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