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五章 最长一冬(上)(第3/3页)

这支部队的官兵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各个身经百战,武艺高强、经验丰富,正处于职业军人的巅峰时期,其战斗力之强横,当世无出其右。之前,戚继光迟迟没有把他们派上阵,就是在等待这个一战而定的机会。

全身黑衣的义乌兵,穿过热火朝天的战场,悄无声息的从东西两处绕过来,借着夜色的掩护,全程的动作极为隐蔽,直到他们抬出云梯,开始登城时,北墙上的蒙古人才发现大事不好!急忙呼号着阻拦,但明军抬了二十具云梯,从城墙各段攀爬攻城,蒙军人数太少,顾此失彼,根本没法把明军的所有攻击路线都挡住。

义乌兵们在接近城墙时,两腿勾住梯子,一手解下腰间挂着的震天雷(注一),另一手拿出火折子,迅速点着引信,约摸着烧到一半,便兜手扔到城上,正好在蒙军的头顶上炸开,弹片、铁钉飞溅,当时就炸倒一片。

义乌兵们便趁机攀上城头,也不用什么火器,先结成三才阵,抵挡住蒙军的反扑,掩护后续部队登城。待得人多了,便组成一个个适合狭窄地带作战的五行阵,向那些犹在阻挡攻城的蒙军杀去。

守卫北城的蒙军精锐,一个个都是身强力壮、武艺高强的好手,但在武艺更高强、阵法又精妙的义乌兵面前,竟如土鸡瓦狗一般,没有人能是一合之敌……他们挥刀挡住上面的进攻,便被一柄长枪刺穿了心口,挡住了心口的位置,却被朴刀砍断了双脚。完全招架不住。

守军完全被压制住,爬上城头的义乌兵越来越多,转眼间便把蒙军包围起来,潮水般淹没掉,只是一炷香的功夫,明军就完全控制了城头,北城上再没有蒙古人站立……

而其他三面城墙的蒙古人,还未发现北城失守呢。事实上,他们本身都摇摇欲坠,即使发现了也无能为力。

将把守这段城墙的任务,交给还没爬上来的后续部队,义乌兵便毫不停留的分兵向东西两面城墙杀去。

陡然遭到来自侧翼的攻击,正在拼了老命御敌的蒙军顿时乱了套。要说他们也是相当有种,不用头领组织,便马上冲过来补漏,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如狼似虎的义乌兵根本无法阻挡!

由义乌兵组成的鸳鸯阵,才是真正的鸳鸯阵,其威力在平地近战中,不是靠勇悍可以阻挡的,蒙军又大都激战整天,粒米未尽,碰到疯虎般的义乌兵,哪里能是一合之敌?

很快,义乌兵便搅得城头大乱,攻城部队的压力顿渐,越来越多的官兵冲上了城头,终于站稳了脚跟的明军二话不说,朝着蒙军拔刀就砍,要把一天来的憋屈和怒火发泄出来。

蒙军依然勇猛,但人数上处于劣势,士气上大受打击,明军彻底占据了上风……更重要的是,无敌的义乌兵加入战团,哪里战事吃紧,他们便出现在哪里,杀得蒙军节节败退,终于,东西两段城墙相继失守……

三万明军红着眼,从各处城墙攀爬入城,准备血洗东胜城!

……

PS:震天雷,北宋后期发展的火药武器,身粗口小内盛火药,外壳以生铁包裹,上安引信,使用时根据目标远近,决定引线的长短。引爆后能将生铁外壳炸成碎片,效果相当于今日之手榴弹。十六世纪时,欧洲便有作为攻城步兵的掷弹兵出现。但因为这玩意儿在攻城时,极容易出现仍不到位,反而误伤己方的情况,所以只有最精锐的部队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