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零章 沙场秋点兵(上)(第2/3页)

端着架子一阵自恋之后,他才感到脑袋上的头盔太过沉重,于是伸手摘下来,作势递给内侍,但又一想,此生穿戎装的机会屈指可数,还是自己夹在臂弯里吧。

来到外面,只见外面一干公卿文武早就恭候在那里了,也许是太久没有这么大的场面了,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激动,隆庆看看众人,喉头一阵颤动,使劲一挥手道:“出发!”

伴着他这一声,钟鼓楼上率先撞响了钟鼓,各寺庙观字也一齐响应,遥相唱和。隆庆皇帝登上金碧辉煌的巨大辂车,公卿百官不分文武,全都上马,紧随着皇帝向城外行去。

听到城中钟鼓大作,城外的百姓知道皇帝要驾到了,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远处的城门方向。过了没多会儿,就见大军仪仗走了出来。最前面是五百面龙旗,由五百名禁军擎着作前导,紧跟着出来的是五十四乘九龙曲盖。华盖后面还是旗帜,然后是二百名身穿金甲的大汉将军举着金锁、卧瓜、立瓜、锁斧、大刀、红镫、黄镫开过,最后才是两百名身穿蟒衣的宦官,举着华盖、执扇、幢、幡、纛,这千余人的仪仗过后,隆庆那辆巨大的金色辂车才在锦衣卫的严密保护下,缓缓出现在众人面前。

隆庆一身戎装,右手握着宝剑,左手扶在辂车的栏杆上,千乘万骑在他身前身后,簇拥着他,也护卫着他;百姓们人山人海地在仰望着他,香花醴酒,望尘拜舞。无论辂车走到哪里,人们全像是倒伏的麦田一样,五体投地,不敢仰视。这风光,这排场,这非同寻常的荣耀,乃是他今生以来的巅峰体验……当年的登基大典,因为在先帝新丧的背景下,一切从简,且以哀悼为主,隆庆当然没有享受过今天这样的待遇。他放眼望去,但见龙旗蔽日;环顾左右,满眼金戈辉煌。他紧绷着脸,竭力抑制着激动的心情,昂首挺胸凝视着前方,只见那满地夯实黄土的大校场,已经近在眼前了。

校场入口,官道右侧,兵部几位侍郎、九边三位总督,领着受阅的文官,以及参将以上武官,早就恭候在那里,远远瞧见辂车来到近前,便从侍郎、总督到参将,全都翻身跪倒,黑压压地跪了一大片,又同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庆一动不动地看着这令人心醉的场面,良久才出声道:“平身吧……”

于是校场上画角齐鸣,军乐奏响声中,隆庆皇帝来到了校场北面的高台之上。

百官也跟从引导,到了高台两侧的观礼台上,而那些前来迎接的军官,则纷纷打马回营,准备大阅开始。

※※※

又等了片刻,直到隆庆的怀表中显示辰时已到。两个大汉将军各提着一条一丈余长的响鞭,走到了高台前,手一抖,两条长鞭直直地躺在了土黄色的地面上。

伴着鸿胪寺官员的一声令下,两个大汉将军将响鞭倏地抡起,两条长鞭在空中抡成两道圆圈,紧接着是一声脆响,顿时将嘈杂声彻底压住,场上场外恢复了安静。

长鞭又抡起两道圆圈,一声脆响;再最后抡起两道圆圈,又是一声脆响。

三声鞭响过后,内阁首辅高拱,用他那粗大的嗓门,宣布阅兵开始!

于是军乐大作,不仅有传统的鼓号,还有西洋舶来的大号、长笛之类,在首席宫廷乐师沙勿略的指挥下,演奏出激昂的《沙场点兵曲》。

整齐的步点踩着铿锵的节奏,第一支受阅的部队出现在校场东面。

这是一个由五百甲胄骑兵组成的方阵,清一色的高头大马,鞍鞯缰绳都用彩缎装饰,将士们穿着亮银色的全身盔甲,手持着森亮的画戟,跟在当先一个手持‘龙骧’大旗的军官身后,布点整齐的步入校场。

在经过检阅台时,整个方阵中的将士,同时高举画戟,向着皇帝的方向齐呼‘万岁’!然后再高举画戟,再齐呼万岁,如是三次之后,把场上的气氛彻底调动起来。那些本来坐着的公卿文武,全都不由自主站起身来,高台上的隆庆皇帝,竟产生一阵阵类似高潮的持续快感……眼前宏大威严的场景不禁令这位身居深宫,每天处在温柔乡中的皇帝热血沸腾,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的伯父会醉心于这样的场面,会喜欢把那些啰唆的文官抛下,自己带着数万军队亲自去和蒙古大军交战,这是一个居住在深宫的皇帝永远体会不到的一种感觉。不过理解归理解,隆庆可没有正德那股子叛逆和血性,不过这不妨碍他在此时此地,体会一把的手掌千军万马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