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一章 新的开始(中)(第3/3页)

这是因为分区取士管的是解额,也就是各省举子人数,而在进士考试中并不分榜,所以各省在经济文教方面的差距,就在这张榜单里体现出来……无论是人数还是名次,东南三省都呈压倒性优势。

其中最强势的,依然是南直隶……这个荟萃了苏州、南京、扬州、徽州等文教胜地的最发达省份,也只有浙江可以相提并论,江南的文化昌盛,确实不是虚传。

其中进步最大的是福建,不仅在录取人数上杀入三甲,还在取中名次上完爆了江浙,这主要是因为福建历来重视文教,又是开海贸易中受益最大、也是思想最开放的省份,他们以提供巨额赞助的形式,将优秀子弟全都送到苏州府学深造,并在各方面都不吝投入,自然迎来了累累硕果……在可预见的将来,他们将会对江浙的霸主地位,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山西的进步也很明显,大有迎头赶上的意思,这次有三十四人中式,虽然高段位的名次还有所欠缺,但对于经商风气浓重,读书子弟偏少的山西来说,这已经是能做到的最好了。更何况他们也有王家屏等四人进入二甲,也不能说太少。

录取名额有限,有进步的自然就有退步的,国初的第一教育大省,二百年来从未跌落三甲开外的江西,一下子滑落到了第九。这是因为一来,该省的经济已经落后于上述省份,这使其教育投入远远无法与江浙闽晋相比,读书的苗子自然就少;但最严重的影响,还是来自于严党倒台,大批的江西官员受到牵连,耽误了一代官宦子弟的进学。而且说白了,这看起来很公正的科举取士背后,依然受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素影响。朝中没了给你说话的,还有人想要打压控制你,自然别想有好成绩。

不过即使如此,江西还是在高段位上表现出色,张位等八人荣列二甲,显示其深厚的底蕴。相信过不了多久,江西就会回到其应有的名次上。

至于云南、广西、贵州三个省,加起来才有四个进士中式,这种极度悬殊的差距,也是这三个省缺少汉人,朝廷统治不牢,只将其当作发配充军之地,科教极度落后的恶果……最终品尝这杯苦酒的,还是朝廷,而不是那些阅卷取士的官员。

还有不得不提的,在全国一百五十九个府中,苏州已经成为逆天的存在,其单府三十五人的录取成绩,要比排第四的山西全省还多一个。若是算上出自苏州府学的,则一共是九十七人,不仅囊括三鼎甲,还占据了二甲人数的七成,除了惊叹之外,你还能说什么呢?

排在苏州之后的是绍兴,虽然不复丙辰科的盛世,但状元又一次花落会稽,二甲之中也有十一人,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

……

PS:在真实历史上,戊辰科进士完爆有科举以来的任何一科。戊辰一榜,有赵少师(志皋)、张少师(位)、沈少师(一贯)、朱少保(赓)、陈宫保(于陛)、王宗伯东阁(家屏)、于宗伯东阁(慎行),先后宰相七人,真是极盛。又有尚书十八人,侍郎、中丞、三品京堂五十二人。而七相中五人一品,二人赠一品;尚书中四人一品,二人赠一品,凡击玉者十三人,此制科以来,未有之盛也。

排第二的,要算是嘉靖壬戌七玉了,为少师申时行、李汶,少傅余有丁、王锡爵、萧大享,少保杨俊民,太子太保蹇达,亦可媲美。

至于张居正和高拱的那科,也算是很强了,都有一大片牛人。而沈默的丙辰科,历史其实是弱爆了的,原因无它,高段位选手普遍短命……为了给小沈增加点助力,我把别的科的几位挪了过来,就算蝴蝶效应吧。